除了本土化,Lululemon对中国市场的门店数目预期也暗含着其向下线城市拓展的计划。“我们正在加快建设线下渠道,紧密布局一线城市、逐层扩展二线城市、适时进军三线城市”黄山燕曾在采访中表示。
根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截至12月12日, Lululemon在中国市场除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也布局了50%的二线城市和3%的三线城市。

Lululemon门店的城市等级分布 图片来源:极海品牌监测
但Lululemon之所以从一众品牌中脱颖而出,除了选择了瑜伽这条小众赛道外,更是因为其强大的社群运营能力以及其对门店体验的看重。以东平店开业为例,在开业时Lululemon举办了包括瑜伽在内的骑行、黑胶唱片绘画、屋顶排队等活动,而到了下沉市场,这些传递Lululemon品牌价值的活动是否还能“玩得转”呢?
值得注意的是, DTC 电商渠道营收的增长成为了推动Lululemon整体营收的重要部分。在Q3季度里,电商平台带来了7.7亿美元(约合53.73亿人民币)的收入,同比增长30.8%,自营门店的收入为9亿美元(约合62.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7%,低于电商平台的增长。
电商平台和门店的收入差距正在缩小,这也意味着Lululemon最为核心的全方位零售体验正在褪色,同时市场拓展正呈现出向电商平台转型的趋势。
但就中国的运动市场而言,前有粒子狂热、Maia Active、Lorna Jane等国内外细分运动休闲品牌,后有Nike、Adidas等传统体育品牌也都在抢占Lululemon瑜伽裤的生意。“双11的时候我同时下单了Lululemon和Nike的瑜伽裤,收到之后感觉穿起来的感受也差不多,但Nike的价格只是Lululemon的四分之一”,有消费者向时代周报的记者表示。
高库存如何解决?
No Agency 时尚行业独立分析师唐小唐认为,由于Lululemon的社区文化和时尚属性,带来了更好的认同属性,更强的标签,它的用户群是对生活方式有高要求并有强购买力的人群,这类人的购买意愿会更加稳定。
那么,抛开了这些属性的Lululemon是否还那么有竞争力呢?
实际上,Lululemon的高库存也暴露出其另一个矛盾。
Lululemon对高库存的解释是因为去年由于供应链瓶颈带来的后续问题,但它拒绝采用同行通过大幅降价来减少库存的措施。对此,花旗零售分析师 Paul Lejuez表示,如果今年消费者的支出随着时间推移而呈减弱趋势,Lululemon的高库存很有风险。
从最初的主打瑜伽的运动服饰品牌,到成为市值赶超adidas的全球第二大巨头,Lululemon只用了不过24年时间,这似乎给了Lululemon不降价的高傲的理由。
不过,有海外分析师称,Lululemon 之所以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如此快的增长离不开疫情的助推。在疫情刚刚在全球爆发的时候,Lululemon 的门店的收入遭遇了 50% 的急剧下降,但由于对休闲、运动休闲、居家服装的需求,在线销售很快以三位数的增长弥补了不足。而在全球对疫情的限制有所放松之后,消费者又对 Lululemon 的户外活动服装有更多需求。
今年四月,Lululemon宣布提前两年完成了2019年立下的增长计划,并公布野心勃勃的新五年计划,总体目标为2026年营收125亿美元(约合872.18亿人民币),较2021年翻倍。其中,增长的核心领域规划为:男士业务营收翻倍,DTC业务营收翻倍,国际市场营收实现四倍增长。而Lululemon的步子能迈得多远,还要等待时间的检验。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Lulumen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