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世茂多年来坚持多元并举的发展战略,在酒店管理、商业地产、物业管理、主题娱乐等方面均有建树。到2020年,许世坛甚至提出了大飞机战略,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体”,持续为城市打造地标作品;以商业运营、酒店经营、物业管理为坚实“双翼”,以高科技、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投资为平衡发展“尾翼”。
目前,世茂喜达旗下运营及筹开中的酒店达140家,其中22家已投入运营,大有追赶富力之势。5月10日,世茂集团官微公布消息,世茂喜达预计将在2022年计划新开17家酒店。
此外,世茂集团通过控股世茂股份,已形成4+2商业产品体系,即四大商业产品线(世茂国际中心、世茂广场、世茂摩天城、世茂 52+)及两大办公产品线(世茂大厦、世茂智汇园 Link Park)。
许世坛基本继承发扬了许荣茂“做大”的思路,截止2021年中,世茂账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使用权”之和达到917亿元,而同期的股东权益也就是只有906亿元。相当于,世茂将全部自有资本金都投在了自持物业上,而房地产开发及其他多元业务基本都是靠负债来支撑的。
从过去几年内房企的发展来看,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好处是可以增厚公司资产降低融资成本,并带来一定的综合拿地成本优势。缺点就是自持物业盈利回收周期长,沉没资金压力大,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
以世茂2月与中信信托商妥的60亿元展期为例,“中信信托·深圳龙岗融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最终用于支持深圳龙岗深港国际中心综合体项目。深港国际中心位于深圳龙岗区,业态包括办公、商业、酒店、公寓、学校、公建配套等,商厦部分曾规划楼高600米,有望成深圳最高楼宇。单个项目的投入就高达150亿元,这种大体量的项目在如今的行业形势下,借新还旧变得困难,短债长投的套路不再适用,甚至蕴含巨大风险。
另一方面,尽管从2003年就开始涉足多元化,但截至2021年中,世茂除物业销售外的营收占比仍然很低,酒店及商业运营收入占比更是只有2.6%的水平,能提供的现金流非常有限。

(资料来源:世茂集团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
这也是为什么万达当初要卖酒店,现在富力也想甩卖酒店的原因,而在前文项目推介PPT中,就有不少是商业及酒店物业。不过,在目前的大环境下,除非是地段特别好的,如上海外滩茂悦大酒店,谁有愿意真金白银去接盈利难的酒店呢?
世茂变卖资产不顺,也就不难理解了。
资产变卖不顺或跟广泛的城市布局有关
除了商业及酒店等资产外,世茂不少开发项目资产也被摆上货架。实际上,能被摆上货架的,通常认为是比较好脱手的,而实际上似乎也并不及预期。
此外,在世茂账面超3千亿的存货中,或有不少是去化前景不明朗的项目。这或也是5、6月不少房企复苏明显,而世茂的销售同比下滑幅度依然明显超过百强房企的原因。
2011年,许世坛逐渐接手世茂房地产的工作,并在2019年正式接任公司总裁职务。从上一轮调整期结束后,许世坛就带着世茂集团在地产界高调的开启了“买买买”模式,2017年是个分水岭。
2017年开始,世茂明显地加快了拿地节奏,进入高周转、加快去库存速度的新开发模式。2017年和2018年,公司新增权益土储同比增长了115.56%和38.97%。2019年,世茂拿地势头不减,包括并购泰禾集团、粤泰、万通等在内的项目,全年新增计容建筑面积同比增长91.48%。
2017年,世茂销售顺利破千亿。值得注意的是,世茂在加快拿地的过程中,同时也将产品线从高端扩充至中高端,并向更多低能级城市下沉,2017-2019年新进入的三四线城市远超2007-2016年总数。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克而瑞)
2016年,世茂新增土储中90%以上在一二线城市,而到2019年,世茂新增土储中,三四线占比达到38%。而在此次摆在货架上的项目基本都是一二线城市,从侧面也反映世茂这些年大力布局的三四线土储并不好脱手。无独有偶,随着低线项目的占比提高,世茂的回款率也从2016年90%左右一路下滑至2019年的75%左右。
目前,世茂集团账面上质量参差不齐的存货原值高达3千亿,这背后既有大体量的三四线项目,也有不少综合用地、旅游用地等这类去化难度大的存货。随着存货价值的膨胀,2017年以来,有息负债明显在增加,杠杆率明显提升。
短债长投 世茂偿债任重道远
正如前文所述,世茂集团的股东权益都押在了不动产上,存货背后相当于都是负债。
截止去年中,仅账面有息负债就超1600亿元,此外负债不进入报表的合联营公司投资达300亿,账面少数股东权益723亿元,这其中或都有债务存在的可能。此前,瑞银发布的报告称,预计世茂集团的表外负债高达1200亿元,加上表内1600亿元,基本与公司账面存货价值是接近的。
由于去年年报仍处于难产中,世茂账面的货币资金停留在2021年中的745亿元,但从公公司展期、违约的情况看,这些货币资金基本都在项目公司账上用于保交付,世茂能调用偿债的资金并不多。
而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世茂仅仅销售437.6亿元,按照此前的回款率看,真正的回款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市场动销不足,三四线去化难度大,非住宅项目收效慢,世茂集团或还需继续回到卖资产的老路上。能摆出多少有吸引力的“货物”,在谈判中有多少话语权,都将成为世茂能否渡过难关的关键之所在。
否则,违约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大眼楼管/肖恩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世茂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