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公司数据打架,股份支付遭质疑
招股书显示,矩阵股份的全资子公司矩阵纵横(上海)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矩阵)2021年末总资产1746.77万元、净资产75.58万元,2021年净利润221.11万元。众所周知,总负债等于总资产减去净资产,那么据此可以计算出,2021年末,上海矩阵的总负债即为1671.19万元。
同时,审计报告显示,2021年末,矩阵股份母公司层面其他应收款余额4044.40万元,其中,上海矩阵是母公司其他应收款第一名单位,其他应收款余额1849.36万元。母公司对上海矩阵的其他应收款,对于上海矩阵来说是应付项目,即负债。如果母公司对上海矩阵有其他应收款余额1849.36万元,那么上海矩阵理应对母公司有应付款项1849.36万元,但从上面的经营数据计算发现,上海矩阵总负债只有1671.19万元,少于1849.36万元,显然,二者是矛盾的。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子公司经营数据和矩阵股份财务报表均由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同一位注册会计师审出来的数据竟然出现如此荒唐的矛盾。

(来自矩阵股份招股书)

(来自矩阵股份审计报告)
其实,矩阵股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已经被交易所质疑过。2018年12月,员工持股平台认缴矩阵股份新增注册资本,针对此次股权激励,公司于2018年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费用23085.05万元。在首轮审核问询中,交易所质疑矩阵股份将股权激励设为授予时可立即行权的具体考虑,要求公司进一步说明一次性确认股份支付的依据。这时,注册会计师才改口,称员工在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成功前离职需对外转让股份,构成一项服务期限条件,并调整了股份支付确认方式,由原来一次性确认变为在服务期内摊销。经过调整后,2019年至2021年,公司每年摊销股份支付费用3017.94万元、3244.35万元、3080.46万元,利润由此调低。
除了上述情况,矩阵股份的申请文件还存在一些信息披露瑕疵。比如,招股书“按同一控制合并口径下的前五名客户主要情况”显示,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金科股份;证券代码:000656.SZ)是公司2018年第三大客户、2019年第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分别为1390.85万元和1492.29万元。
但招股书又在“近三年公司前五名客户中新增客户情况”披露称,2019年,公司前五名客户中新增客户为中国铁建(601186.SH)、新城控股(601155.SH)、金科集团,而金科集团就是金科股份,2018年第三大客户金科股份又成了2019年新增前五大客户。
在招股书“重大合同”部分,矩阵股份披露,公司正在履行的“黄埔大道项目活动家具、台球桌采购合同”合同金额为722.89万元。但在首轮审核问询回复“预收款项及合同负债对应的具体项目”中,矩阵股份却披露,“黄埔大道项目活动家具、台球桌采购合同”是2021年末预收款项第一名单位,合同订单金额1365.62万元,报告期末预收金额1265.98万元。公司在招股书与问询回复中披露的同一合同的合同金额相差接近一倍,而且预收金额已经远远超过合同金额。
来源:投资有道杂志 金色光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矩阵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