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只是2020年糟糕,2012年上市以来,首航高科经营业绩均不太理想。2012年至2015年,其净利润在亿元级波动,2016年意外大增至2.43亿元。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为0.86亿元、-6.45亿元、0.09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0亿元,同比大增207.73%,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1亿元、-1.04亿元,延续亏损。
造血能力低经营现金流持续净流出
经营业绩不佳,首航高科的自身造血能力几乎丧失,导致公司面临着较大的财务压力。
2017年至今年前三季度,首航高科的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54亿元、-2.16亿元、-0.58亿元、-4.30亿元、-1.63亿元,持续净流出。自身造血能力几乎丧失。
wind数据显示,2012年上市以来,公司直接融资累计数为65.99亿元。
到了今年9月底,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只剩下4.85亿元。与之对应的是,短期借款15.8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0.02亿元,合计为15.90亿元。
仅有4.85亿元资金(含受限),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短期债务15.90亿元,资金缺口超过10亿元。
这只是公司账面上的资金缺口,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不妙。
首航高科筹划的迁址酒泉,包括总部建设、相关项目投建,都需要一大笔资金。尽管政府承诺会给予一定的补贴,预计远远不够实际需求。
让人不解的是,首航高科还计划赴北京买楼。
今年9月8日,首航高科披露,拟作价9451.33万元购买北京聚星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星新能”)100%股权。
公司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包括电站空冷、光热发电等。其中电站空冷主要适用于三北地区的火力发电企业。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促进传统能源企业的转型,电站空冷业务逐步减少。光热发电业务,由于国家政策性调整,未来光热发电业务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公司一直探索研究新的业务发展方向,近期与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签署协议,约定双方以碳中和为背景,由公司出场地、出资金,同时派遣部分研发人员共同参与研发,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出主要研发人员,再充分利用首航高科和华北电力大学的已有研发设施,联合研发、提高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新能源材料、储能技术及应用、碳中和等相关技术,并促进成果落地。为此公司决定购买聚星新能,获得符合要求的厂地及办公设施。
根据公告,聚星新能今年一季度末的净资产为-7041.08万元,估值为27885.93万元。其名下房产中的1号楼及2号楼已抵押给第三方,目前已基本确定要被债权方申请法院执行偿债,前述房产账面净值11356.23万元,评估价值29790.83万元。
暂且不论本次收购的标的资产是否优质,是否存在风险。但从出资约0.95亿元现金收购方面看,这或将进一步加剧首航高科财务压力。
如此激进布局,首航高科需警惕财务风险。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明鸿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首航高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