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显示,信通电子直接材料占主营成本的比例为72.42%,原材料主要包括线路板类、视频设备类、电子元器件、电池类、结构件类、功能模块类、液晶类等产品,而该等产品的上游原材料如有机树脂、增强材料、金属等今年来价格持续上涨,波动较大;而另一方面,信通电子近年来前五大客户均为电网和通信运营商,该等大型国企的议价能力较强,加上前述同业企业的竞争,信通电子的提价空间或许有限,这同样在一定程度压制公司的利润增长空间。
当然,利润空间压缩不代表无利可图,但如果其回款状况也不甚良好的话,则将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稳定性了。《红周刊》记者发现,信通电子的应收账款状况是并不乐观的,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其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 11276.53 万元、19432.82 万元、16870.15 万元及 15163.72 万元,应收账款余额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9.72%、50.72%、36.30%和186.10%。虽然公司在招股书中称,主要客户直接或间接来自于电网和通信运营商,这些大型客户违约风险较小,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应收规模的扩大,其一年期的应收账款是在逐年下滑的,而2~3年期的应收账款有一定幅度提升,由2018年的1.15%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3.64%。一年期应收款居高不下,而2~3年期应收款又在逐年提升,如此情况下将加大公司流动性压力,而这也是为什么公司的负债率在报告期内由2018年26.5%大幅提升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36.7%的重要原因。
而在应收账款的大幅提升下,还可看到公司近二年一期中每年都有过千万元的坏账计提,这对每年利润仅在5000万至7000多万元之间的信通电子来说,影响不可谓不大。因此,适当降低应收规模对于目前营收规模不足5亿元的信通电子来说,很显然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采购成本数据不匹配
成本有少计可能
上文谈到公司不断下滑的毛利率是由其成本转嫁能力不足所导致,若进一步研究还可发现,信通电子的采购成本数据其实也是有一定异常的,很可能少计成本了。
根据招股说明书,信通电子2020年采购金额为26824.08万元,一般情况下,这些采购的原材料要么以产成品方式销售出去,要么相应地留存在库存中,导致库存中相关项目数据发生变化。
招股书显示,信通电子2020年的主营业务成本之中有20229.9万元是直接材料,占比72.42%,与采购总额相关,未完成产销过程的6524.18万元采购需要体现在存货之中,体现为相应存货原材料成本的增加额。
但在2020年年末的存货中,2229.21万元的原材料相比上一年年末的2289.18万元没有增长,反有59.97万元下降,理论上,公司将有6584.15万元的采购进入生产过程后形成在产品、产成品(包括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材料成本。
附表 与采购存货相关的数据(单位:万元)

可实际上,这一年在产品、库存商品和发出商品的合计金额只有9109.29万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项目合计金额5891.45万元只新增了3217.84万元,与理论上应该增加的6584.15万元材料成本金额相差了3366.31万元。
用同样的方法分析2019年数据,也会得出公司有2876.39万元的采购没有得到主营业务成本和存货相关数据的支持,
总的来看,公司每年采购与库存之间都存在数千万元数据偏差,如此情况实在让人怀疑招股书所披露的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的金额存在被少计的可能,若这一情况为真,则其本就下滑的毛利率很可能是要低于公司披露出来的数据,进而也意味着公司目前的利润额可能也是存在问题的。
来源: 红刊财经 记者 | 袁露华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信通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