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万凯新材原材料贸易业务在报告期却亏损累累。2018年至2020年,公司原材料贸易盈亏分别-2785万元、3257万元、-2.94亿元。公司把2020年的贸易巨亏归结为受新冠疫情影响石油价格暴跌等特殊事件影响。在疫情逐渐消退和原油价格保持上涨的2021年上半年,万凯新材的贸易业务依然亏损1294万元。
贸易收入规模和占比差不多的华润材料表现却好得多,华润材料下属两家从事贸易业务的子公司在2020年均实现的盈利,公司当年原材料贸易实现毛利为3839万元。
2018年至2020年,华润材料聚酯瓶片的销量分别为161万吨、160万吨及169万吨,单吨售价分别为8055元、7056元及5407元;万凯新材销量分别是101万吨、104万吨及122万吨,单吨售价分别为7968元、7025元及5244元。
关联交易疑问
关联交易是拟IPO企业的常见问题,万凯新材也不例外。
2018年至2020年,万凯新材对关联方的采购分别为1.81亿元、2.69亿元、4898万元,对关联方的销售分别为1.97亿元、1.91亿元及6832万元,发审委在两轮问询中均涉及,但公司的回复却难以消除疑虑。
其中,公司对捷悦化工既采购又销售、对方元物流的采购成为问询重点。2018年至2019年,公司对捷悦化工的关联销售分别为1.36亿元、1.23亿元,对其的关联采购金额为1.38亿元、2.12亿元。对此,万凯新材以符合行业惯例、定价公允为理由回复问询函。既然如此,为何在2020年关联交易会下降为零元?
捷悦化工是万凯新材高管李海的亲属担任董事和主要股东的企业,目前李海持有万凯新材0.78%的股权。天眼查显示,捷悦化工成立于2011年年底,2019年至2020年社保人数为3人、1人。一个社保缴纳只有3人的小微企业有能力完成上亿元的关联交易吗?
华润材料虽存在个别客户采购与销售重叠的现象,但采购金额非常小,公司采购的PTA、PEG等原材料绝大部分是从厂家直接采购。
同样,万凯新材对方元物流的采购也存在类似疑问,公司从方元物流主要采购的是仓储运输费和海运费。方元物流是万凯新材全资子公司万凯包装持股5%的公司,2018年至2020年,公司对方元物流的仓储运输费分别为1230万元、1985万元及2503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为8.92%、18.09%及13.37%;海运费分别为392万美元、316万美元及267万美元,占同类交易比例分别为37.3%、21.45%及25.37%。
据问询函回复,2018年至2020年,方元物流年末净资产分别为2461万元、2439万元及2548万元,营收分别为1.8亿元、1.54亿元及1.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71万元、185万元及313万元,与A股中以化工物流为主的密尔克卫常年净利率超过5%不可同日而语。
报告期,万凯新材的外销产品单位运费为227元/吨、244元/吨及312元/吨,华润材料分别为345元/吨、337元/吨及400元/吨。万凯新材解释称,主要是华润材料超过10%销往加纳、智利和秘鲁,而公司主要销往亚洲。不过,2020年数据显示,万凯新材销往英国、俄罗斯及墨西哥的比例也超过10%。
此外,2018年、2019年,万凯新材分别向大股东正凯集团拆出资金7.16亿元、4.7亿元,这种关联方的资金拆借直到2020年才终止。
事实上,万凯新材自身债务也不乐观。2018年至2020年,万凯新材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2.6%、73.94%及72.15%,公司2020年实现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114万元,创三年新低,也远低于当年2.03亿元的净利润,且公司当年期末有息负债为16.38亿元,创三年有息债务规模的新高。
在负债如此高的情况下,万凯新材却选择在IPO之前一次性分红1.16亿元,实际控制人沈志刚及其控制的正凯集团合计持有公司股权比例约为56%,现金分红大部分进入了实际控制人腰包,此举着实令人费解。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特约作者 周一/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万凯新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