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竞争对手用友网络同期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3.44亿元、77.03亿元、85.1亿元、85.2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6亿元、8.1亿元、13.21亿元、10.51亿元;广联达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57亿元、29.04亿元、35.41亿元、40.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94亿元、4.33亿元、2.55亿元、3.81亿元;致远互联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67亿元、5.78亿元、7亿元、7.6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442万元、7601万元、1.02亿元、1.16亿元。
与竞争对手相比,中望软件的收入和净利润规模有明显差距,而规模差距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投入的研发金额,这在技术更新迭代迅速的工业软件行业中至关重要。
竞争升级带来的隐患
2019年,中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720亿元,同比增长16.45%。
2012-2019年,中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0.34%。过往多年,中国工业软件始终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工业软件行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软件自身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软件的协同应用,业务流程实现串通和优化阶段;第三阶段是“工业云”的阶段,这个阶段软件公司由向客户提供单一工具向为客户提供“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转型。
目前,国外工业软件行业发展已经处于第三阶段。
以研发设计类软件为例,外资企业以达索、欧特克、西门子为代表已实现软件本身的技术积累,并在国家工业化的实践中实现软件的应用协同,实现流程串通和优化,目前上述巨头均在向“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升级。
在国外市场,工业软件行业已形成巨头垄断的局面,如研发设计类软件领域由达索、西门子、欧特克等巨头占据着技术和市场优势;在生产控制软件领域,西门子保持行业龙头地位;信息管理类软件领域SAP、Oracle占据主导地位。
而中国的工业软件行业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大量的设计、制造等核心工业软件均为国外品牌所占领,中国企业仍屈指可数,并且总体可以概括为“管理软件强、工程软件弱;低端软件多,高端软件少”。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工业企业均开始加快两化融合(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步伐,逐步转变发展模式。中国工业软件迅速实现第一阶段发展,向第二阶段转型成为大势所趋。
目前很多中国的软件厂商已经在为第三阶段做准备。以运营管理类软件公司用友网络、金蝶软件为例,其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坚定发展云计算业务,以弥补自身的短板,并寻找机会弯道超车。致远互联在以“平台化”发展为基础的同时,坚决贯彻“云转型”战略。广联达也在从“产品战略”走向“平台生态战略”,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
未来也不排除会有云厂商通过收购软件公司进入工业软件行业,可以预见未来单点所形成的竞争力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而生态化必将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但反观中望软件一直把重点放在自产软件的开发上。2020年上半年,中望软件实现收入合计1.4亿元,其中自产软件收入1.37亿元,占比97.86%。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特约作者 严雪妮/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望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