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表现不佳原实控人套现20亿
思创医惠曾是国内最早涉足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之一,但经营业绩并不算理想。
2010年4月,思创医惠闯入A股市场。当年,其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分别为3.10亿、0.85亿,同比分别增长33.53%、42%。2011年开始,业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2014年净利润为0.78亿元。
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猛增,分别为8.53亿元、1.41亿元,同比增长73.65%、80.80%。但是,从2015年至2019年,其净利润一直在1.40亿元左右徘徊,2016年最高达1.88亿元,2017年最低为1.30亿元,2019年为1.46亿元。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1亿元、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53%、26.86%。
今年上半年,市场的预期是,国内疫情整体控制较好,思创医惠经营业绩会明显恢复,但事与愿违,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6.50亿元、0.27亿元,同比下降9.54%、46.35%。
值得一提的是扣非净利润,今年上半年只有819.33万元,同比下降70%。而去年同期,其下降幅度为64.93%,堪称一滑到底。这一业绩,创下了自2009年上半年公开数据以来的新低。
2003年,路楠、俞国骅分别出资2250万元、2110万元设立思创医惠。7年后,思创医惠登陆A股市场,上市之初,路楠、俞国骅二人持股比分别为33.58%、31.49%,路楠还通过杭州博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博泰投资)持有4.48%股权。
然而,10年后的今年,俞国骅早在2017年就已退出前十大股东,路楠仍为第二大股东,但持股比只有7.22%。另外,博泰投资2018年退出前十大股东后,今年二季度又通过增持进入,持股比为0.69%,位列第十大股东。
据长江商报记者粗略统计,路楠和俞国骅累计套现超过20亿元,公司也因此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思创医惠曾实施了大举扩张计划。从2013年开始,思创医惠相继收购世纪超讯51%股权、钜芯科技25%股权、医惠科技100%股权、思创超讯19%股权、华洁医疗75%股权等。公司称,目前,其是国内著名的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业内领先开发了医疗信息智能开放平台,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够同时提供电子病历等级评审、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测评等认证咨询服务的IT企业,推动了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变革。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南海云入股思创医惠后,有望进一步上位,进而助力思创医惠提升盈利能力。
根据南海云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书,南海云及其相关主体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通过协议受让、二级市场增持、非公开认购、资产注入等方式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且承诺本次交易完成后18个月内,不转让本次权益变动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
来源: 长江商报 记者 明鸿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思创医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