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四月,五家公司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058.16万元、9933.82万元、4097.8万元、2942.3万元、1588.38万元,净利润640.26万元、1444.47万元、306.01万元、250.64万元、141.7万元。
粗略计算,七家标的公司在今年前四月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合计分别为2.81亿元、3069.48万元。
六家标的产品大部分使用“仁和”商标
在本次交易中,七家标的公司与仁和药业存在着关联关系。
公告显示,标的之一的深圳三浦与仁和药业的关系为同一最终控制方,其持股70%的最大股东仁和投资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仁和集团持股98%的企业。
而其余六家标的公司因部分产品来自于关联公司深圳三浦,且品牌大部分使用的是“仁和”商标,基于谨慎性原则,仁和药业收购以上七家标的公司各80%股权交易全部按照关联交易审议程序操作,交易应提交董事会审议后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事实上,仁和药业作为国内一家家喻户晓的老牌药企,目前一半收入来自于OEM贴牌产品。
据仁和药业介绍,公司自有产品是发展根本,OEM贴牌产品是有益补充。目前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基本各占一半,但毛利方面,自有产品的毛利高于贴牌产品。
“公司深知公司自有产品是公司未来业绩的保障,也是发展根本,但贴牌产品是公司产品的有益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互不排斥。”仁和药业表示。
自有及贴牌产品结合,以及外延式并购进行产业布局,已经成为仁和药业业绩的主要推动力。2020年,仁和药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1.06亿元,同比减少10.37%,归母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增长5.74%。
今年一季度,随着疫情负面影响的逐步消退,以及自有品牌产品增加,毛利率增长,仁和药业实现营业收入11.82亿元,同比增长34.08%,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45.38%,增速有所提升。
但另一方面,随着贴牌产品收入的提升,市场对于仁和药业“重营销轻研发”的质疑声不断。
年报显示,2020年,仁和药业的研发费用为3979.4万元,同比增长4.61%,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0.97%。若算上资本化研发投入,仁和药业去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合计为4056.5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也仅为0.99%,上年同期则为1.04%。
在疫情影响去年上半年未能复工的情况下,去年仁和药业的销售费用为5.77亿元,同比虽然减少26.8%,但占当期营收的比例达到14.05%,约为当期研发投入的14.22倍。
有市场人士表示,仁和药业如果对贴牌产品管控不到位,不仅容易引发产品质量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消耗消费者对于“仁和”品牌的信赖度。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蔡嘉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仁和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