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研发比达31倍
灵康药业前身海南灵康2003年成立,陶灵刚主持开发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及其制备方法项目、注射用果糖及其制备方法项目,2009年转让给灵康药业,成为公司产品基础。2013年公司迁址至西藏山南市,2015年5月上市。
目前陶灵萍、陶灵刚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不过三年前兄妹之间进行了股权转让。2017年8月陶灵刚这一核心技术人员离职,并将持有的灵康控股所有股份转让给陶灵萍,本为董事长的陶灵萍接替其兼任总经理职务至今。
陶灵萍掌舵的三年多笃定学术推广扩张。公司主要采取区域经销商的销售模式,2015年上市时产品覆盖逾3500家二级以上医院,而今年一季度末逾6500家二级以上医院。
2017年当年医改、两票制刚开始深入实施,而灵康药业的应对之策便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销售费用从0.54亿元增至5.39亿元,2018年更是达到12.15亿元,占营收七成,目前一直保持在60%以上,远超同行。可是医改进入深水区,公司推广乏力,营销费用一开始下降营收便大幅下滑。
营收下滑或与近年来灵康药业在研发方面投入太少缺乏新产品有关。2017年以前公司研发投入几乎均在4000万元左右,占营收比例6%以上,而此后不断下降,去年研发费用仅0.20亿元,销售与研发比31倍。研发人员纷纷离职,三年减少59人。
截至2015年1月末,灵康药业共计取得了84个制剂品种共180个药品生产批准文件,公司有27个新药品种、117个仿制药品种在申请临床批件或生产批件过程中。而截至2021年3月末公司取得了113个品种共 200个药品生产批准文件。六年时间仅获得20个药品生产批准文件。
从盈利能力来看,灵康药业虽然净利润较为亮眼,但主要靠政府补助增利。相比2015年上市时1.31亿元扣非净利,实际上一直呈现下滑趋势,仅2019年略超达到1.39亿元,去年更是仅0.67亿元,较上市时下降近半。
值得一提的是,灵康药业在资金使用方面似乎也是闲置。2019年和2020年公司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8.67亿元、17.47亿元,而同期长短期借款及应付债券合计2.5亿元、8.88亿元,但公司账面资金超过债务6亿元以上,仍支付财务费用951.39万元、395.63万元,却没有多少投资收益。
截止今年一季度,灵康药业货币资金10.48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7.1亿元,受限货币资金仅0.24亿元。而短期借款3.7亿元、长期借款0.85亿元、应付债券4.28亿元,全部债务合计为11.32 亿元。从债务期限结构来看,2021年4~12月和2022年,公司有息债务到期偿还额分别为5.39亿元和1.65亿元。
仅从上述资金情况来看,灵康药业甚至不需要可转债募资,但公司还需要每年支付利息,却几乎没有投资收益。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李顺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