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立讯有限实施第三次减持。当年11月4日,其减持1963.99万股,占总股本的0.93%,套现约4.15亿元。
2017年9月,立讯有限一次性减持6345万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2%,套现约12.53亿元。根据公告,这次减持,所获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因收购德国采埃孚公司旗下的全球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资产的部分对价。
2018年、2019年,立讯有限相继实施了三次减持,合计套现约25.10亿元。其中,2018年的减持,所获资金用于满足王来春家族新产业投资的部分资金需求。2019年的减持,则是用于立讯有限偿还银行借款、降低股票质押率。
上述7次减持,立讯有限共计套现约47.62亿元。
2020年初以来,立讯有限的减持规模急剧扩大。去年1月,立讯有限实施了3次减持。其中一次性减持约1.30亿股,套现约73亿元。今年2月3日,立讯有限进行自2013年以来的第12次减持,减持股份数量约为1.40亿股,套现约72.40亿元。去年以来,通过密集减持,立讯有限套现约189亿元。
如此大规模减持,所获近200亿元资金,立讯有限称,主要用于偿还银行借款、降低股票质押率、支持立讯精密相关资金需求等。
去年7月,立讯精密支付现金33.50亿元收购江苏纬创昆山纬新,就是联合立讯有限完成的。
立讯精密自身的募资也不少。上市以来,公司通过定增、发行可转债、短融债等,直接融资141.92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公司资产收购、项目建设等。
能与苹果长期共舞吗
深入切入苹果生态链,立讯精密能与苹果长期共舞吗?
不同于欧菲光,立讯精密与苹果生态链似乎捆绑较紧,立讯精密也因此对苹果存在高度依赖。
2019年,立讯精密的主营业务收入中,346.51亿元来自苹果供应链,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5.43%。而第二至四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均只有6%左右。
去年10月13日,二级市场上,立讯精密的股价创下2018年以来的新高,达63.88元/股。此后,股价进入调整期,今年1月14日,股价最高为63.26元/股。到3月25日,股价最低为31.90元/股,较去年高点时接近腰斩。
市值方面,去年高点时,立讯精密市值达4469.68亿元。4月9日,其市值为2349.05亿元,较高点时市值缩水2120.63亿元。
针对立讯精密市值大幅蒸发,市场比较一致的看法为,除了受欧菲光被剔除苹果供应链消息影响外,还与业绩未达市场预期有关。公司主力产品Airpods和增量产品iPhone 12mini订单预期下修,业绩预期下修。
业内人士称,苹果生态链十分庞大,其供应链遍布全球,其中,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管理供应商方面,苹果多采取制衡术,即同一产品选定多家供应商,防止单一供应商一家独家,从而将话语权包括产品定价权牢牢握在手中。此外,供应商的产线、相应技术均需得到苹果认可,苹果自身也在不断创新调整,其一旦调整产品方向,下游供应商将受到巨大冲击。
近年来,立讯精密持续进行高额研发投入,以紧跟苹果步伐。2018年、2019年,其研发投入为25.15亿元、43.76亿元,去年前三季度为44.66亿元,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
分析人士称,苹果并不会随意调整供应商,一般情况下,尽管苹果对供应商之间采用制衡术,但与供应商之间依然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当然,苹果依然是处于优势地位。供应商能否与苹果长期共舞,既有苹果自身发展战略考虑,也有供应商能否跟上苹果产业、技术步伐因素。当然,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国际贸易因素。
立讯精密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或许就在此。公开消息称,去年12月18日,美国安费诺公司向美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指控立讯精密特定电气连接器、保持架及其组件和下游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请求ITC发布有限排除令、禁止进口令。目前,“337调查”正在进行之中。
安费诺是全球连接器巨头,也是苹果的核心供应商之一,与立讯精密存在竞争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立讯精密存货增长较快。去年9月底,其存货余额为169.9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0.27亿元增长约70亿元,增幅为69.46%,超过营业收入增速。
分析人士称,立讯精密应尽快摆脱对苹果依赖,布局客户多元化,降低单一客户独大风险。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沈右荣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立讯精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