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信诺的前身是黑牛食品,2010年4月13日登陆A股市场。当时,公司主营业务为豆奶及营养麦片的加工。
2015年11月6日,王文学通过西藏知合出资4.22亿元受让原控股股东转让的10.85%股权,同时受让表决权委托,从而获得黑牛食品控制权。
2016年,西藏知合再次受让原控股股东转让的18.97%股权,进而获得公司29.82%股权,交易作价13.04亿元。至此,王文学通过西藏知合合计出资17.26亿元。
获得黑牛食品控制权后,王文学进行了系列资本运作,剥离传统食品加工业务,置入国显光电的资产,公司由此转型至OLED显示行业。由此,王文学完成了借壳上市,公司更名为维信诺。
为了推动产业布局,2018年,维信诺实施定增募资150亿元,西藏知合出资50亿元认购。
至此,王文学在维信诺身上的投入累计达67.26亿元。但目前,其持股市值约为40.59亿元,已经浮亏26.67亿元。
如今,维信诺已经是国内较早从事AMOLED研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也是AMOLED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之一,主攻中小尺寸,包括硬屏和柔屏。公司称,其坚持自主研发,积累了大量核心技术专利,并制定了多项国际、国内以及行业标准。目前,公司已进入小米、OPPO、中兴、LG、努比亚等多家国内外终端厂商的供应链,领先发布了相关创新终端电子产品。
尽管如此,维信诺的经营业绩仍然不佳。
根据业绩预告,2020年度,维信诺预计盈利1.41亿元至2.10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则亏损7.33亿元至8.02亿元。
实际上,近年来,维信诺的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2017年至2019年,其分别亏损3.84亿元、12.14亿元、9.40亿元。加上2020年的预计亏损数,四年扣非净利合计亏损约33亿元。
OLED显示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需要持续进行技术更新、资金投入。2018年,维信诺通过定增募资150亿元,用于产业布局等。
不到两年,公司资金不足的财务压力又开始显现。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债务超过50亿元,而货币资金只有38.54亿元(含受限资金)。
去年,公司又筹划通过定增募资不超过50亿元,投向第六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AMOLED)生产线升级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等。目前,定增方案已经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值得一提的是,王文学借壳维信诺上市以来,公司未曾实施过现金分红。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魏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维信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