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业绩预告,公司亏损金额在1.1亿元至1.3亿元之间,上年则盈利3611.83万元。
对此,青青稞酒解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各地零售和餐饮终端基本处于停业状态,春节传统的走亲访友和大规模家庭聚会基本停滞,严重影响了春节期间的产品动销;跨省旅游在7月下旬才开放,制约了公司旅游季的销售。”
省外市场拓展乏力
资料显示,青稞酒属于清香型白酒,以青稞为主要原料酿造。而青青稞酒则是典型的区域性白酒,该公司超过六成的收入来源于青海省内。
以最近两年数据来看,青青稞酒在青海省内的销售收入正在持续下滑。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来源于青海省内的收入分别为8.88亿元、2.4亿元,分别下滑了13.3%、38.49%。来源于省外的收入分别为3.37亿元、1.04亿元,增速分别为10.07%、-26.62%。
可以看到,虽然省外增速略胜一筹,但是亦未显出向好的态势。事实上,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青青稞酒除2018年业绩压力有所缓解外,净利润从大趋势上仍呈现整体下降趋势。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青青稞酒营收分别为13.64亿元、14.37亿元、13.18亿元、13.69亿元、12.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31亿元、2.61亿元、-0.94亿元、1.08亿元、0.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9%、-6.44%、-143.57%、214.24%、-65.69%。
业内人士分析表示,青青稞酒在于省内市占率已经高达50%,几近饱和,继续提升难度大;而省外区域名酒盛行,向外拓展难度相对较大,省外大商合作不达预期。
其实,青青稞酒也并非没有意识到业绩惨淡的原因,该公司回应称,公司战略方向明确为“青甘一体化”,将针对青海省内市场进一步进行区域聚焦、产品聚焦、资源聚焦来强化大本营市场的深度开发。另外,在未来将调整战略重心,聚焦白酒。
对于品牌和产品调整方面,青青稞酒也有计划。据介绍,青青稞酒坚持以青稞白酒为核心业务,并积极创新青稞酒新品类,培育葡萄酒消费市场,积极应对消费者选择多样性和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青青稞特有的高原原产地概念,以及作为青稞酒品类的领导者,应该收缩多元化展现,回归青稞白酒业务,是一种务实的策略。”蔡学飞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伴随着中国酒类消费的文化属性与健康属性走强,行业也普遍看好其差异化品牌特色与市场发展前景。”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张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青青稞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