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购股份“一石二鸟”
尚品宅配上市后,股价在2018年5月达到巅峰,尔后震荡下行,2020年3月,首发股解禁时,与最高价相比几乎腰斩。2019年12月,公司称拟使用自有资金2500万-5000万元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全部用于后续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实际上,回购股份的时间为2020年6-9月,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了约81万股,约占总股本的0.41%,使用资金总额约5000万元。
公司最近一次股权激励计划在2017年,拟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239万股,来源为向激励对象定向增发的A股普通股,占当时股本总额的2.21%。反观此次回购,以股权激励的名义回购了81万股,但尚未推出新的激励计划。耐人寻味的是,首发股解禁后,尚品宅配的两大创投股东天津达晨创富股权投资基金中心和深圳市达晨财信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2020年9月之前陆续减持225万股,套现约1.56亿元,此番操作不得不让人怀疑公司回购股票的真实意图。
2020年9月18日,两大创投股东再次表示,将在6个月之内合计减持不超过1189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6%。
利润魔方
2017年,尚品宅配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总人数为149人,授予价格为每股67.19元,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16年净利润为基数,各年度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0%、60%和90%。实际上,2017年至2019年,剔除股权激励数值影响后,尚品宅配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2亿元、4.95亿元和5.36亿元,分别比2016年增长53.28%、93.64%和109.82%,限售股被逐年解锁。
看似“圆满”的业绩背后,尚品宅配的财务数据与同行相比却颇为异常。近年来,尚品宅配的开发支出金额持续攀升,2018年和2019年年末分别达到5490万元和8031万元,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分别为26.31%和43.40%,与同行相比奇高。
如果2019年公司将开发支出全部费用化,使归母净利润减少8031万元,那么当年其归母净利润仅比2016年增加78.39%,根本无法完成考核目标。
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内部开发支出增加了4544万元,其中3624万元被确认为无形资产,724万元被转入当期损益;研发费用为6384万元,与内部开发支出增加额相加可得当期研发投入为1.09亿元,开发支出增加额占研发投入的比例体现为资本化研发投入的比例,可知公司当期的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为41.58%,仍居高不下。2020年三季度末,尚品宅配的开发支出高达9098万元,比净利润5691万元还多,如果研发投入的费用化比例加大,那么公司的净利润恐怕会被吞噬;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1亿元,远低于历史水平,亦远远低于同行。
另一方面,尚品宅配的存货周转率由2017年的8.38次降低至2019年的6.15次,2020年前三季度为3.36次,持续走低且低于同行。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到,其自主开发的自动拆单、排产等系统可对终端销售店面汇集过来的订单进行自动审核和拆分,将订单中的具体家具产品结构分拆为若干个零部件,并将一定数量同类板材的订单合并为一个批次,按批次而不是按照订单组织生产;为节省物流成本,公司通常会对同一消费者不同批次的订单全部生产完成后再发货给消费者,从而使库存商品规模相对较大。
匪夷所思的是,尚品宅配从未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以2020年上半年为例,索菲亚的存货余额为5.36亿元,计提跌价准备821万元,存货周转率为3.69次,而尚品宅配的存货高达8.31亿元,却不计提跌价准备,如此激进的会计处理,恐怕对自身产品过于自信。
截至发稿,尚品宅配未对本文所反映的问题做出回应。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记者 吴新竹/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尚品宅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