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移动通信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专网通信由于自身安全可靠、自主控制、保密性高等特点带来需求端的高景气度,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里,技术的更新换代将催生出更多更大的市场需求。但另一方面,专网通信行业技术标准多、技术门槛高,而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现状,或对力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同科技”)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反观其背后,近年来,力同科技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开倒车”,主要产品毛利率低于同行均值。不仅如此,力同科技昔日主业“颓势”难减,“改弦易辙”主业大调整至专网通信产品。不可回避的是,2018年,国内专网通信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力同科技专网通信终端市场的占有率或不足1%。问题还未结束,力同科技六成发明专利或靠“买买买”所得,其研发创新能力如何?尚未可知。此外,其供应商现“零人”企业,且其另一“零人”供应商与上百家企业共用邮箱,令人唏嘘。
一、营收连续三年“开倒车”,主要产品毛利率低于同行
2016年以来,力同科技营收曾连续三年“开倒车”,其2019年营收相较于2015年“缩水”2.76亿元。
2015-2019年,力同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62亿元、4.94亿元、3.96亿元、3.39亿元、3.86亿元,2016-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25.31%、-19.93%、-14.38%、13.96%。

2015-2019年,力同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3,713.17万元、6,089.01万元、10,833.51万元、8,566.44万元、9,158.33万元,2016-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63.98%、77.92%、-20.93%、6.91%。

此外,力同科技主要产品毛利率远低于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
据力同科技2020年6月29日签署的招股书(以下简称“招股书”),报告期内,即2017-2019年,力同科技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专网通信终端收入占主营业务的比例分别为91.54%、95.91%、92.55%,是力同科技业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2017-2019年,力同科技专网通信终端的毛利率分别为34.7%、24.84%、27.5%。
同期,力同科技专网通信终端业务的可比公司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能达”)的专网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毛利率分别为51.33%、56.92%、52.98%,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格通信”)的无线通信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7.54%、49.92%、49.58%。
2017-2019年,上述可比公司可比产品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别为49.44%、53.42%、51.28%。

可见,力同科技专网通信终端的毛利率远低于同行平均水平。其中,2018-2019年,力同科技专网通信终端的毛利率较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低28.58个百分点、23.78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力同科技另一主要产品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的毛利率同样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据招股书,2017-2019年,力同科技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的毛利率分别为53.18%、57.73%、65.27%。
2017-2018年,力同科技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业务的可比公司博通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通集成”)用于对讲机的芯片毛利率分别为56.52%、58.65%。2017-2019年,可比公司Analog Devices, Inc.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0.39%、68.28%、67%。
2017-2019年,上述可比公司可比产品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8.46%、63.47%、67%。

不仅业绩“不给力”、主要产品毛利率低于同行,力同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呈下滑趋势。
2017-2019年,力同科技扣非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7.1%、27.09%、26.9%。
二、芯片代理业务“颓势”难减,改弦易辙主业大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力同科技的第一大业务曾为芯片代理业务。
据力同科技2018年1月5日签署的招股书(以下简称“2018版招股书”),2014-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力同科技芯片代理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1,152.84万元、48,277.04万元、22,324.48万元、593.31万元,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3.99%、72.96%、45.17%、3.3%。
不难看出,2014年以来,力同科技芯片代理业务的收入占比逐年走低。
而对于其原因,力同科技在2018版招股书中称其代理业务行业景气度较差,公司调整发展战略,主动减少利润率较低的代理业务比重,增加利润空间高的自主产品业务。
而事实上,力同科技芯片代理业务或呈“经营不善”的情形。
据2018版招股书,2014-2016,力同科技IC代理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51%、2.15%、2.13%。
2014-2016年,力同科技芯片代理业务的可比上市公司大联大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IC分销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4.53%、4.16%、4.21%,上海润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C分销产品的毛利率分比为11.8%、11.87%、10.66%,深圳市英唐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IC分销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3.87%、10.25%、9.9%,武汉力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IC分销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14.88%、15.29%、11.6%。
2014-2016年,力同科技上述4家可比上市公司IC分销产品毛利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27%、10.39%、9.09%。

上述情形可见,2014-2016年,力同科技芯片代理业务的毛利率远“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
除此之外,据2018版招股书,2014-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力同科技主要代理业务品与国内外同类型代理业务相比,其营业收入低于同类型代理分销公司,且其产品结构相对较为单一。
2014-2016年,即以芯片代理业务为主营业务期间,力同科技芯片代理业务的毛利率远不及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且其营业收入低于同类型的国内外代理分销公司,这或表明,力同科技的代理芯片业务竞争力或弱于同行,“颓势”难减。
由此,力同科技“改弦易辙”,其主业进行大调整,目前其主营业务以专网通信产品为主。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力同科技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专网通信终端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54%、95.91%、92.55%。
而力同科技面临的问题远未结束,其还存在通过“打折”来“突击”业绩的情况。
三、市占率不足1%,或打折“突击”业绩
不可回避的是,2018年,力同科技所在的专网通信市场规模增速放缓。
据招股书,力同科技的主营业务为无线通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主要产品包括专网通信芯片及模块、专网通信终端、射频功放、系统设备及软件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4-2018年,国内专网通信市场规模分别为84亿元、101亿元、121亿元、166亿元、200亿元,2015-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20.2%、19.8%、37.2%、20.5%。

与此同时,力同科技在国内专网通信终端市场的占有率或不足1%。
招股书显示,力同科技专网通信终端产品与海能达专网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务的相关产品为可比产品。且海能达2018年年报显示,力同科技招股书中提及的海能达专网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务即为海能达在招股书中披露的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务。
据海能达2018年报,海能达的终端产品属于专网无线通信设备制造业务的产品,该产品收入是其营业收入最主要收入来源,海能达的终端产品或即为专网通信终端产品。
2018年,海能达终端产品的营业收入为29.11亿元,而据力同科技招股书,其专网通信终端的营业收入为1.61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力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