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巨亏”引发行业担忧
无论是管理层大换血,还是名师频出走,给新东方在线带来的直接影响则是业绩的下滑。
事实上,“新东方在线2020财年巨亏”的消息作用到在线教育行业并非“好事”。
邓智梁对‘子弹财经’表示,“长期亏损或亏损不断扩大”都会让准备入局的在线教育创业者犹豫。“他们会质疑当前这种商业模式未来是否可行。”
此外,它也会让在一级市场看在线教育项目的投资人变得更加谨慎。“它们会考虑如果被投项目无法成为头部玩家,那么投出去的钱很可能就打水漂了。”邓智梁说道。
发出担忧的不止从业者,还有投资人。
“头部企业的长期亏损或亏损不断扩大,会进一步降低投资人在一级市场看教育的信心。”徐华解释道,如果被投项目长期陷入亏损状态,则意味着投资机构套现难度会更大,进而导致很多投资人放弃专门投教育赛道,转投其他回报周期短的项目。
“我身边投教育的机构已经不多了,现在看教育的投资机构数占原来总量的比例不足50%。”徐华说道。
在他看来,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因为回报周期长。“打价格战、搞补贴”在教育行业行不通。在教育领域成长为优秀企业很难,有时长到10年才跑出一家好企业。然而,一般基金存续期5+2(指该基金的投资/封闭期为5年,退出期为2年)。“很少有基金可以长期陪跑被投项目。”
二是因为回报低。如果被投项目数据增长不明显,估值就涨得更慢。“估值涨得慢,投资人怎么套现?最后能赚个利息钱都算赚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常年亏损,同时又融不到钱的在线教育公司最终挂掉的还很多。”徐华表示。
除了投资人的信心,中小在线教育机构对优秀人才的引进计划也将受影响。
徐华告诉‘子弹财经’,很多优秀人才在选择加入一家在线教育公司之前,通常会了解它未来是否有上市的可能性以及何时能实现盈利等问题。
“如果公司长期亏损,后面投资人的钱又进不来,怎么能保证职业经理人长期拿到高薪?头部玩家还能靠头部的影响力,招募一些优秀人才,腰尾部玩家未来只会越来越难受。”徐华坦言。
在徐华看来,如果把时间线拉得更长,“机构长期亏损或亏损不断扩大”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社会退款难问题。
一些在线教育企业因无法长期运营,又拿不到融资、面临人才流失,最终导致服务跟不上。“要知道,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线下并未设立主体公司,它不像线下分校停课关门,还可以通过门口堵截等方式维权,互联网公司一旦跑路,家长们都没地方维权。”徐华说道。
当然,“机构长期亏损或亏损不断扩大”也会进一步降低一级市场估值泡沫。“因为迟迟不能盈利意味着它的市值、市盈率等指标表现一般,最终传导到一级市场,则表现为同行面临估值打折的窘境。”徐华提道。
4、师资成本最高涨超50%
除了管理层异动、名师离开引发的内忧,新东方在线还面临成本急剧攀升的行业困境。
徐华介绍,在线教育企业成本主要分为营销成本、老师课酬、员工成本和运维成本。其中,营销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处于发展期的在线教育机构营销费用占比至少60%。”老师课酬占比次之,达到30%。
此外,由于在线教育机构通常会搭建自己的平台,如果技术人员过多,会导致员工成本占比在20%以上。“跟你(在线教育机构)抢技术人才的不止是同行,还有电商、游戏甚至区块链等领域企业。”徐华表示。
与前三类成本不同,运维成本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一块成本。
“不卡、不动、不掉线。”徐华说这是他们在谈及“如何保持老师直播稳定性”经常提到的7个字。
徐华透露,2015年他带领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团队为了让5万名在线学员“不卡、不动、不掉线”,仅1年的运维费用便高达5000万元。
“因为北方有网通、南方是电信、校园里面还有校园网——中国的网络条件很奇怪,它不是一个统一的运营商,想保持跨网服务,就必须要建很多地方独立服务器。甚至还有高并发数据,1个音频接入、2个音频同时对话,以及4个人等同时对话,它的成本不是简单地翻4倍,而是几何级别的上升。”
高并发数据带来的几何性的带宽的占压,使得在线教育机构必须要有独立的一些带宽,以保持沟通交流的稳定性。“更何况视频,视频有时还追求高清,所以运维成本也非常重,占比能达10%。”徐华表示。
他还特别提到,当在线教育机构规模扩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上走,需要承担的成本会呈指数级增长。“你(在线教育机构)规模小,可以不招技术团队,用QQ或微信教学替代就行;也可以不买服务器,用市面上的第三方在线教育平台替代即可;而一旦在线教育机构要做大,专一来干这个事,成本立刻就上去了。”
事实上,相比去年,今年K12在线教育机构在老师成本上的整体支出更高。
“一对一和小班课老师是拿不到百万年薪的。”邓智梁表示,目前年薪百万的K12老师只有在线大班课主讲老师和公开课讲师。
以大班课老师为例,K12在线大班课主讲老师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固定课酬和续班奖励两部分。与去年相比,今年K12在线大班课主讲老师的成本平均上涨10%左右。“有的主讲老师成本涨幅不足10%,有的主讲老师成本涨幅超过50%。”邓智梁说道。
“现在挖这些人(老师)几乎是天价,挖的成本都不是以10倍来增加。”徐华不禁感慨,十年前,年收入上百万的老师可谓凤毛麟角。然而,随着在线教育受众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薪百万的老师并不鲜见。“以前开线下面授班,一个教室容纳1000人就顶天了,但现在开个1000人的在线直播课很正常。”
除了老师成本,K12在线教育机构在教研成本上的涨幅也极为明显。
邓智梁向‘子弹财经’透露,比起去年,今年K12在线教育行业的教研成本平均涨幅在20%左右。“因为很多机构增设了教研产品专员/经理等岗位。”
在他的印象中,2020年以前很多K12线下机构并不是特别重视教研产品。“因为线下老师直接面向学生与家长,家长听完觉得好就买了。”
不过,今年之后,它们也开始做教研产品。毕竟现在没有不做在线的机构,而线上意味着老师跟家长及学生非面对面,机构必须先让家长了解整个可视化产品体系,后者认可后才会买单。
“机构对于教研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邓智梁表示,以前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机构更多拼的是流量和渠道,但当线上流量基本被腾讯系、头条系垄断后,各家获客成本相差不大,唯一能做一些差异化出来的就剩教研产品。
5、结语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新东方在线,依托新东方品牌、师资、资源等方面的加持,曾实现连续五年盈利,成为港股第一家在线教育企业。
经历管理层洗牌和名师流失,尚未完全恢复“元气”的新东方在线又将在本月交出业绩巨亏的成绩单,而截至发稿前,新东方在线收跌,收报34.7港元/股,跌幅达7.34%,投资者似乎对其信心减弱。
从规模盈利到巨额亏损,新东方在线显然没打好手里早早拿到的“好牌”。除了新东方的加持,新东方在线还得学会“独当一面”,唯有不断构建行业壁垒,锻造自我造血能力,才有望扭转当前亏损的不利局面。
来源:子弹财经 黄燕华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新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