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龙头药企石药高调宣布进军科创板,继君实之后,又一港股药企将实现“A+H”。5月27日晚,石药集团(01093.HK)(下称“石药”)同时在港交所和官方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董事会批准可能进行人民币股份或中国存托凭证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初步建议。
据了解,石药“+A”的想法由来已久,从对外发声中也可见其重视程度,5月28日,石药方面在面对《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涉及上市事务,需要报备。随后在5月29日,石药方面对记者表示,公司在这个时候进军科创板是由于政策契机的到来。
抓政策契机撬金融杠杆
昭告加码科创板的同时,石药集团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业绩,营收6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净利润1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继续保持稳健。回顾2013-2016 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速在10%左右,在恩必普等创新药放量及两票制下玄宁、欧来宁等品种转自营后,2017-2019 年营收增速分别提升至25%、14.6%、24.8%,股东应占溢利增速分别为31.88%、11.20%、20.56%。
1994年,石药集团于港交所上市,近年来股价一路飙升。从2012年的低谷1.16港元,一直涨至2018年的历史高点26.23港元,6年之内涨幅高达22倍。如今其市值已破千亿大关。
业绩尚好、股市得意,趁热打铁,对于为何选择科创板,石药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石药集团是红筹企业,国内投资者购买股票,需要通过深股通、沪港通,给投资者带来很大不便,他们主要想扩大股东基础,让国内投资者能享受到企业发展的红利。
4月30日,证监会发文件——《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为有意愿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创新试点红筹企业提供路径,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的作用。证监会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境内上市,能让国内投资者分享这类企业的成长红利,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标志之一。
红筹企业,指注册地在境外、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此前境外红筹公司想要在中国境内上市,需拆除红筹结构,把控制权转回境内,程序较为繁琐,同时受制于境内外法规,红筹回归动力不足。
业内分析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自2019年7月起,红筹企业科创板上市政策陆续出台,红筹企业A股上市途径逐渐拓宽。今年五一前,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文件出台,允许红筹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明确了对已上市和未上市的境外红筹企业赴创业板上市的标准。随即,证监会再次降低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除原本2000亿元的市值要求外,纳入了市值达到200亿元且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创新药企石药集团第一时间借政策机遇回归A股。
如今并非石药首次试水A股,2019年3月,附属公司新诺威(300765.SZ)成功挂牌创业板,石药集团完成“红筹+A”的新阶段资本格局。对于登陆科创板,石药方面表示:“在完成‘港股+A股’的资本布局以后,石药集团将继续利用金融杠杆,进一步向创新型高新科技资本市场借力。”
创新药的后劲儿
石药集团可以说是一个原料药供应商顺利转型创新药企的典型案例,其原料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一度高达70%以上。在石药的原料药后劲不足时果断布局创新药领域,以两大生物产业基地和美国的四大研发中心为发动机转型。
一组经营数据可佐证其已今非昔比,石药集团2019年的营业收入总额为221.03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2019年创新药销售收入达到129.75亿元,上涨48.4%,占整体营收近六成。
作为主力板块的创新药,按治疗领域分为非肿瘤药创新药(恩必普、欧来宁、玄宁)和肿瘤药(多美素、津优力、克艾力等)。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石药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