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回头?
自2017年5月份至今,万达故事的基调就从昂扬走向了低沉。期间,甩卖文旅城、万达酒店、海外资产的动作轮番上演。
壮士断腕之后,本将获得喘息之机的万达集团,又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创,为商户免租的万达商管一季度几无现金流,而多元化的万达电影、万达体育等业务更是“自身难保”。
再次遭遇瓶颈的万达集团,如今有意将筹码压在已经不成规模的地产业务上。1月13日,财经网获悉,万达商管2019年底完成了房地产业务剥离,万达商管剩余的房地产业务已全部交由新成立的万达地产集团负责。
1月19日,万达地产集团将中区拆分,南京并至北区,杭州并至南区。中区拆分完成后,形成南北两区并立新格局。与此同时,原地产集团副总裁兼中区项目管理中心总经理于修阳转岗负责成本条线任地产集团副总裁兼成本管理中心总经理,原中区人员或下放至项目。
另据锋面News报道,在2019年3月份举行的万达内部月度会议上,万达地产集团吕正韬宣布,计划到2021年,万达地产业务重回千亿规模。财经网从一位接近万达的相关人士处获悉,万达地产业务一般不对外公布。“要真有这回事儿也可以理解,每个企业都在冲销售,要不然怎么生存呢?”
在薛建雄看来,万达集团几乎所有业务都在亏钱,所以又想重回地产,但估计今年地产是最惨的年份。“这两年,万达又拿了很多新的文旅项目,现在万达地产人员调动,或许就是努力卖这些新文旅项目的住宅。”
万达地产在土地市场的确正在提速。据财经网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初以来,万达集团于浙江台州、天津、湖北黄石、广东河源、四川内江等地拿下了7宗土地,耗资近36亿元。
其中,不少项目包括住宅地块。4月2日,万达以10.56亿元摘取广东河源【2020】1-4地块,其中包含3宗宅地、1宗商业地;3月31日,四川内江与万达成功签约“内江万达文旅小镇”项目;2月20日,万达以9.85亿元拿下台州玉环新城的两宗商住地。
此外,财经网梳理发现,万达地产集团今年对外投资企业同样加快了步伐。据天眼查数据显示,万达地产集团今年新增对外投资企业7个。其中,仅3月份便在玉环、河源、黄石新增了4个全资子公司。
被重新押宝的万达地产集团,很多动作都在已经在悄悄展开。
出路难寻
若想实现千亿,万达地产集团的业绩需要2年内实现翻倍。据克而瑞榜单显示,2019年,万达集团实现全口径销售额566.8亿元,位列第59位。
但万达地产目前并没有快速突破口。在房地产行业,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政策、资金、土地、人。“万达想通过地产来挽救,难度很大。”薛建雄指出,万达如今早已没有了先发的优势。
若从外部环境而言,自2018年以来,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严厉程度屡创记录,“房住不炒”政策被多次重申。政策高压之下,行业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2019年,千亿房企将近40家,排在前列的碧恒万规模更是超越了6000亿元。
若将目光转回到万达集团来看,万达集团曾经最大的优势在于依靠万达广场的吸引力获得低价土地,但这种优势正被强势冲击。柏文喜表示,从商场的角度来看,万达广场的规模优势和先发优势目前仍然十分明显,只是skp、龙湖天街等大型商场的强势发展,已经对万达广场构成潜在的威胁。
但薛建雄认为,万达广场优势的消失最根本原因要归结于经济大环境。“前几年国内购买力上升的时候,万达广场做得好。但是,这几年整个市场严重供过于求,那么万达广场也没有什么优势了。”
不仅如今,在最为重要的销售环节,万达集团处于弱势。薛建雄说道,万达原来住宅做的还可以,文旅地产也是万达创新打造的,但万达的问题是销售能力不行。“现在万达拿的是超大型文旅项目,我担心还是会卖不动,不然早前也不会亏钱将文旅城打包卖给融创。”
重新走到台前的地产业务,如今并未帮助万达集团“绝地反击”。据克而瑞榜单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万达集团仅实现全口径销售额37亿元,位列第80位,权益销售额28.3亿元,位列第78位。
王健林今年66岁,已近古稀之年。这个年纪的人,已经经不起再摔跟头了。
来源:财经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