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末,上海市出台并实施“鼓励药械创新32条”,缩短了药械上市前“沉默期”,为加快药品医疗器械上市方面开出了“药方”。而位于此地的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友医疗”),或乘上了政策的“东风”。
但反观三友医疗背后,或问题“缠身”。不仅第一大供应商系零人公司、采购数据真实性存疑,三友医疗子公司副总经理或与重要客户“关系匪浅”。除此之外,三友医疗的募投项目更是疑窦丛生,“不差钱”却仍募资“补血”,且对比“官宣”,同一环评的募投项目,投资额却剧增2亿元。
一、“不差钱”却募资“补血”,同一环评募投项目投资额剧增2亿元
近年来,三友医疗的业绩上交了一份较为“亮眼”的答卷。
2016-2019年,三友医疗的营业收入为0.75亿元、1.4亿元、2.22亿元、3.54亿元,2017-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5.92%、58.83%、59.38%。
同期,三友医疗的净利润分别为312.96万元、468.9万元、6,196.98万元、9,805.98万元,2017-2019年,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9.83%、1,221.59%、58.24%。
此番冲击上市,三友医疗拟募集资金6亿元,其中1.8亿元用于“补血”,值得一提的是,三友医疗或并“不差钱”。
2016-2019年,三友医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938.76万元、2,153.75万元、1,978.78万元、6,172.15万元。
2016-2019年,三友医疗并无长、短期借款;同期,三友医疗的货币资金分别为5,417.2万元、3,442.92万元、2,573.3万元、3,745.18万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1.02%、13.93%、12.44%、20.61%;财务费用分别为-15.09万元、-55.1万元、-24.48万元、-17.14万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分别为5,417.2万元、3,442.92万元、2,573.3万元、3,745.18万元。
除此之外,2017-2019年,三友医疗的理财产品及结构性存款投资收益分别为181.21万元、381.78万元、293.14万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友医疗募投项目投资额与“官宣”存出入,投资额剧增,是否重新环评?
据招股书,三友医疗的募投项目包括“骨科植入物扩产项目”、“骨科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2.49亿元、1.08亿元,建筑面积分别为16,511.28平方米、2,530.37平方米,且这两个项目环评批复文件均为“沪114环保许管(2018)27号”。
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三友医疗的“骨科医疗器械研发产业中心一期工程”实际对应的是募投项目“骨科植入物扩产项目”、“骨科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骨科医疗器械研发产业中心一期工程”项目为三友医疗原备案的项目名称,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备案为“骨科植入物扩产项目”、“骨科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也就是说,“骨科医疗器械研发产业中心一期工程”包括“骨科植入物扩产项目”和“骨科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系两个项目的合并。
据上海嘉定区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沪114环保许管[2018]27号”文件,即《关于三友医疗骨科医疗器械研发产业中心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意见》(以下简称“环评批复”),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3,541.1平方米,一期项目建筑面积15,076.57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0.98亿元,远低于招股书中两个募投项目所披露的投资总额。
这意味着,环评批复中,投资总额为0.98亿元的“骨科医疗器械研发产业中心一期工程”项目,在招股书中,却“摇身一变”为投资总额3.57亿元的“骨科植入物扩产项目”和“骨科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投资总额相差甚远,而三友医疗是否需要重新环评?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