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到了2018年,泛海控股信托行业及证券行业的营业收入便分别同比下滑26.46%和23.82%,唯独营收占比仅0.77%的保险行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9.81%。
2019年上半年,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不断趋严,银保监会先是于5月10日印发23号文,又于7月份约谈警示部分信托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信托公司,泛海控股的信托业务也在大环境的收紧下急速下滑。2019年半年报显示,泛海控股当期信托行业营业收入毛利率虽然高达45.86%,但营业收入却同比下滑57.36%至7.00亿元。
资金链承压
大额担保背后暗存风险
由于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泛海控股2018年累计接受关联公司的无息财务资助金额高达约172.88亿元。截至2019年10月12日,上述金额仍有21.86亿元尚未偿还。虽然2019年上半年,上海董家渡项目及北京项目公司股权转让事宜回笼的现金使泛海控股的债务结构实现了大幅优化,但泛海控股仍面临着较大的短债压力。
截至2019年6月30日,泛海控股资产负债率较2018年底下降4.22个百分点至82.38%,有息负债规模也从2018年底的1102.5亿元下降至756.52亿元,但其现金仍不能覆盖短债——短期债务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共计约309.25亿元,而其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仅199.38亿元,债务缺口超100亿元。
从公司2019年上半年现金收入的具体情况来看,半年报显示,泛海控股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63.16%至15.37亿元;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74.19%至54.04亿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则增至54.11亿元。这意味着泛海控股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缩水、偿债压力增大。
那么泛海控股投资收益的具体情况又如何呢?《红周刊》记者梳理公司财报数据发现,泛海控股上半年的投资收益并不给力,“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仅为1.47亿元,其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源自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其中就包括处置上海董家渡项目公司的现金收入。
显然,上述“现金回血”方式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境外投资方面,泛海控股主要负责境外投资的子公司中泛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泛集团”)则由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于2018年末和2019年上半年分别录得亏损15.46亿元和亏损4.32亿元。
在较大的资金压力之下,泛海控股近期大额担保动作频现也值得投资者关注。公司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9月25日,泛海控股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实际余额为668.63亿元,占公司2018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比重高达332.36%。
值得一提的是,泛海控股最近一期公布的担保对象即为上文中提到的连续两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中泛集团,泛海控股子公司以公司担保及股权质押等形式对中泛集团1.4亿美元的海外融资提供担保。而另一家中泛集团系公司,中泛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泛控股”)已经有一笔融资于今年八月份申请展期三个月。
从公司具体财务数据来看,中泛房地产于2019年上半年和2018年分别录得亏损2255.5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和1424.8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9973.67万元),资产负债率也分别高达101.94%和100.72%。
无独有偶,另外一家负责泛海控股境外项目的附属公司中国通海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国通海金融”)也有一笔10亿港元的融资于今年7月11日申请展期1年,泛海控股境外附属公司为该笔融资提供了担保,并新增中泛集团为该笔融资的担保人。
来源:红刊财经 张哲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泛海控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