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鼎盛』
90年代引领潮流,成内地“时尚启蒙”
之后便是邢李原的大手笔操控经营,使品牌走向鼎盛,开启内地时尚潮流先锋。
1993年,思捷控股在香港上市,之后十年内展开了四次收购。在2002年完成“统一大业”,全部买下美国Esprit母公司股权。
之后为了让思捷变成全球性企业,他启用职业经理人模式,组建国际化管理团队。在专业运营下,Esprit开始超越单纯的服装层面,逐渐成为了一个人文气息浓郁的丰富品牌。
1992年成功进入内地市场,而这一切,比优衣库早6年。在服装品牌还十分匮乏的上世纪90年代,Esprit成功开启了中国顾客的“时尚启蒙”,让他们领略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时装”。
同时,Esprit也给中国时尚圈带来无数个第一次:比如它第一个在国内使用靠墙高架货架结构;第一个培养区域陈列师;第一个有货品大系列;也是第一个给顾客电话预约购买的品牌……
4
『陨落』
市值疯狂下滑,破产在即
但谁也没有想到,2006年起,邢李源先后辞掉了思捷环球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的职位,并不断减持思捷环球股份。
据统计,他先后减持股份10余次,至2010年完全抛空思捷的股票,总计套现约233.28亿港元。
自邢李源退出思捷环球管理层之后,思捷的股价便开始江河日下,由2007年的最高位104港元/股跌落至如今1.5港元/股,市值也由1770亿港元缩水到如今的29亿港元。
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思捷创出的超1770亿元市值巅峰,在当年消费品牌里面,绝对算龙头老大,相当于现在的3个李宁。他早在12年前,便已干到了安踏现在的市值。
但如今来看,帝国早已崩塌,大象变蝼蚁,似乎已无翻身迹象。
即使也在寻求自救,换管理者换代言人,大规模撤店止损,但依然负债累累每况愈下,在后期经营中想必已经很难再次翻盘。如果没有十足的模式转变,等待他的只能是宣布破产。
写在最后:
虽然邢李源急转抛售ESPRIT的原因仍是一个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2006年也就是邢开始套现那一年,快时尚企业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崛起,而ESPRIT则从那时起开始走下坡路。
当然ESPRIT的发展中还有其他诸多问题,比如品牌老化、服装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供应链过弱、对中国市场了解不深入、对中国消费风格和需求不够重视等等,这些都是其走向衰弱的因素。
品牌发展过程中,有成功就有失败,有新兴就会有衰老。真正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极少,也极难。
面对市场突变,是积极应对,调整战略再次发力,还是消极隐退,即刻止损见好就收,这才值得每位商业混战中人思考。
盛世产庸吏,乱世出英雄。到底熟强孰弱,孰对孰错,唯有交给市场去鉴定,留给后人去品评。
来源: 零售专家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思捷环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