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儿子明目张胆减持套现,仅有中学文化的汪天祥套现的手法要隐蔽得多。
去年8月,福安药业首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参加员工总数为127人,其中董监高10人。
对于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福安药业的定位是,完善核心员工与全体股东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此番说辞,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无论是对公司、对员工、对股东都是一大利好。
不过,跟很多A股上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不同,A股不少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是公司从二级市场回购股票,然后折价转让给参与认购的核心员工。而福安药业的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则是购买实控人汪天祥手中股票。
根据最终实施方案,员工持股计划合计购买了汪天祥804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76%。员工购买价为4.57元/股,交易总价为3.67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福安药业披露员工持股计划修订案是去年8月17日,实施完成日期是11月20日。这两天,福安药业的收盘价为4.23元/股、3.55元/股。由此可见,不仅没有折价,反而是大幅溢价。
员工计划的实施,汪天祥顺利完成了3.67亿元的套现。
当然,除了汪天祥父子,福安药业的董监高(含亲属)套现也不含糊。从2014年开始至今年5月,蒋晨、黄涛等董监高大肆上演疯狂套现。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董监高累计套现金额约为4.16亿元,与汪璐相比并不逊色。
由此可见,2014年来的5年间,汪天祥父子及董监高(不含汪天祥)合计套现金额高达12.23亿元。
咨询费离奇暴增3.33倍
福安药业业绩不佳,除了只楚药业变脸外,也与公司费用居高不下密切相关。这其中,咨询费高得离谱。
去年,因为只楚药业业绩变脸,福安药业对其计提了6.06亿元商誉减值。今年,福安药业的业绩依旧不理想。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人7.26亿元,同比下降4.78%,净利润7409.92万元,同比下降16.48%。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5亿元—1.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13.18%。原因是,上半年原料药销售收入同比减少。
除了福安药业解释销售收入下降原因外,更大的原因,或许还是其销售费用偏高。
今年一季度,福安药业的销售费用达3.16亿元,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43.53%。由于是季度报告,公司未披露销售费用明细。但从2018年销售费用数据看,存在蹊跷之处。
去年,福安药业实现营业收入26.69亿元,同比增长27.67亿元,而其销售费用为10.68亿元,较上年的5.83亿元增加4.85亿元,增幅达83.11%,是营业收入增速的3倍。
公司在年报中解释,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主要是随着“两票制”政策推广,公司逐步推进自主销售模式,为维护重点客户,加强市场推广和销售网络建设,支付的学术推广费、市场开发费等增长。
销售费用明细显示,相较2017年,学术推广费、市场拓展费确实有较大幅度增长,二者分别为5.91亿元、269.28万元,相较超过10亿元的销售费用,不到300万元的市场开拓费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其学术推广费较上年的4.05亿元增加了1.86亿元,增幅为45.93%。
对比同业可比上市公司,福安药业学术推广费占其销售费用的55.34%,并不是十分突出。但是,福安药业最为惹眼的是其高达3.42亿元,较上年增加2.63亿元,占其销售费用的32.02%。
福安药业的咨询费增幅堪称惊人。2016年,其咨询费不足27万元,2017年增至0.79亿元,去年高达3.42亿元。去年的咨询费较上年增长3.33倍,较2016年则增长了1266倍。
暴增、巨额咨询费究竟因何产生?公司咨询了什么?在年报、公告中,福安药业也未对此进行披露、解释。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10多家A股医药企业,在销售费用明细中也未找到咨询费一项。
来源: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福安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