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化布局效果不显
作为青海地区的“明星酒企”,资料显示,青青稞酒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主要产品含互助、天佑德、八大作坊、永庆和等系列,公司生产的青稞酒属清香型白酒,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白酒清香型(青稞原料)代表”。
在高峰期时,青青稞酒荣获2013年度全国白酒第23名、中国青稞酒第一品牌。据中国酒业奥运会的“华樽杯”组委会评测,青海互助青稞酒品牌价值高达55.21亿元,同比增长15.33%。
不过,面对白酒行业残酷的洗牌期,青青稞酒也遇到天花板,被业内指出是停留在青海及相关地区的区域性品牌,未能做成全国性品牌,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业绩败退。
根据青青稞酒发布最新一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青青稞酒实现营业收入3.66亿元,同比下降23.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49.09万元,同比下降41.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35.59万元,同比下降50.91%。
而且,青青稞酒亏损的步伐似乎无法停下,2019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继续预计同比下降70%-80%。
在朱丹蓬看来:“整个白酒头部企业都在发力、涨价、压货,在此背景下留给青青稞酒的空间并不多。再加上企业自身区位、产品线及营销板块的劣势,业绩和净利润自然就会下滑。”
事实上,青青稞酒从发展初期就立足全国化,不仅在北京设有营销总部,几次战略布局也都与此相关。2015年,青青稞酒斥资1.4亿元收购中酒时代90.55%股权,被视为利用互联网渠道实现全国化布局,但效果并不明显。2017年-2018年,中酒时代连续亏损,成为拖累青青稞酒业绩的一大原因。2018年,青青稞酒更是对中酒时代进行了1.79亿元的商誉减值,如今中酒时代已从原来的B2C业务转型为酒企服务商。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陈妮希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青青稞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