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次冲刺资本市场,被IPO现场抽查吓退,损失几百万中介机构服务费用,两年后卷土重来,带着老项目征战深交所,北京声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声迅股份“)业绩靓丽了不少,但是财务数据背后的增长手段却让市场汗颜。
美化业绩之嫌
声迅股份立足于北京,自称为拥有智能技术、关键产品和核心系统平台的安防服务提供商,主要从事智能监控报警系统和智能安检系统的技术研发、设备供应、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北京市共 15 条地铁线路、262 个地铁站点、超过 700 个安检点运用了公司的安检设备维保等运营服务。
2017年下半年,声迅股份首次冲刺IPO,拟在上交所公开发行不超过2046万股,保荐机构为西部证券。但是公司自身财务并不理想,2014年至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5亿元、1.86亿元、1.93亿元和9232.93万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24.44万元、2218.26万元、2056.43万元和1326.31万元,盈利能力勉强过了上交所上市红线。
首次征战并不顺利,恰逢2017年证监会IPO现场抽查趋严,声迅股份带着诸多问题主动撤回申请。2019年公司再次提交招股书,主要融资项目仍是运营服务中心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但是比前次增加了补充运营资金项,募资也从4.65亿元增加至5.20亿元。
相比前次招股书,声迅股份此次征战深交所的财务数据明显靓丽,2016年至2018年报告期,实现营收1.93亿元、3.76亿元和3.17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 2034.64万元、6992.32 万元和7252.09万元,即使2018年的营收出现下滑,但是净利润仍实现了小幅增长。
但是仔细研究声迅股份的财务数据,其相对靓丽的业绩身后的操作并不光彩,涉嫌运用多重手段调节利润。
报告期初,2016年,声迅股份员工人数为844人,2017年减员为769人,2018年再度减员为689人,但是员工薪酬费用却没有增加,仅次一项,声迅股份每年节省开支就超过千万元,明显增厚了公司业绩。
同时,虽然公司营收大幅增长,但是声迅股份的期间费用却并没有实现同步变化。
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525.67万元、2261.54 万元、1902.72万元,公司的销售费用率目前甚至仅为可比上市公司的一半,并且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管理费用分别为2736.51万元、3464.16万元、2645.01万元,管理费用率虽然近乎可比上市公司的两倍,但是三年间竟然没有增加;更为严重的是,公司虽然自称为高技术企业,注重研发,但是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几乎没有大幅投入分别分别为1466.12万元、1862.51万元、1644.87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7.61%、4.95%及 5.18%,不足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一半。
如果声迅股份的销售和研发费用追平同行业上市公司水平,据测算公司的净利润将大幅腰斩,在新的报告期几乎没有实现显著增加。
此外,声迅股份应收账款伴随营收出现大幅增加,2016 年末、2017 年末及 2018 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为 6106.13万元、2.31亿元和2.17亿元,但是作为保障的存货规模却意外的持续减少,账面价值分别为5089.30万元、6887.52万元、2566.93万元,由此带来的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额分别为406.95万元、1159.72万元和779.21万元。
多管齐下的减少开支手段短时抬升了声迅股份的财务报表数据,但是并没有阻止公司报告期营收业绩的大幅波动,在2017年抬升公司营收之后,声迅股份不得不面对营收下滑的风险,报告期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329.93万元、-1476.03万元和5163.01万元,远远跟不上净利润的增长,而釜底抽薪式的财务操作手段或许也在给公司的竞争力带来硬伤。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