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科创板“大考”的无锡祥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生医疗”),履历可谓“金光闪闪”,不仅是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年来还作为牵头单位先后承担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用超声诊断探头部件及系统研发”课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乳腺三维超声容积成像系统及面阵探头的研制”项目的研发工作。
看起来就是个技术“大拿”的企业,然而其报告期内大量研发投入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成果回报,三年内只取得了一项发明专利,而观其历史,创立之初竟陷入不正当竞争,或是靠窃取商业秘密起家。
研发投入与科研成果不匹配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祥生医疗,其近三年内都保持了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
据招股书,2016-2018年,祥生医疗研发投入分别为2,826.68万元、3,311.58万元、4,134.54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93%、12.19%、12.65%。
可见报告期内,祥生医疗的研发投入保持在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号外》却发现,其年复一年的高投入似乎和其取得的技术成果回报不相匹配。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祥生医疗及其子公司共拥有165项境内外已授权专利,其中境内已授权发明专利41项,境外已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外观设计专利58项,好似一个专利“大户”。然而上述41项境内已授权的发明专利中,却只有一项是在报告期内取得的。
据招股书公开的信息,该项发明专利由其子公司触典科技于2016年8月19日申请取得,专利号为ZL201610692994.7,发明名称为隐藏式卡钩装置及使用卡钩装置的医疗设备,有效期至2036年8月18日。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对企业知识产权情况采用分类评价方式,其中: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按Ⅰ类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按Ⅱ类评价。
高研发投入的祥生医疗,在报告期内取得的发明成果显然与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名不副实,而祥生医疗的研发投入则超过半数来自于研发人员的职工薪酬。
2016-2018年,祥生医疗的研发人员职工薪酬分别为1,666.07万元、2,193.09万元、3,094.9万元,分别占当期研发费用的58.94%、66.23%、74.85%,研发人员的职工薪酬逐年大幅提升。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祥生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