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披露,公司2016、2017年现金流都不理想,2018年似乎有好转,但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来说不值一提。

不仅是中泰证券需要钱,公司股东们也需要钱。
飞鱼财经注意到,公司第七大股东山东永通实业与第八大股东上海禹佐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呈现将中泰证券股份高比例质押的情况。
这两家公司实控人是一个叫刘锋的人,目前也是中泰证券的董事。刘峰与妻子林旭燕以及近亲刘传红共同持有这两家公司的全部股份,两者合计持有中泰证券6.17%的股份。
招股书披露,永通实业质押了中泰证券总股本3.2%的股份给了北京银行济南分行;禹佐投资则分别质押了中泰证券0.99%、1.91%的股份给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和莱商银行济南分行。而根据最新的公开信息,这1.91%的股份又被重新质押给了齐鲁银行德州分行。这些数量,基本已经是刘锋极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全部中泰证券股份。
这一质押举动似乎也凸显了去年以来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困境。
需要说的是,这一高质押行为,可能会对中泰证券的上市之路造成影响。
由于债务人能否按约定履行债务会受到自身偿债能力、主观偿债意愿、外部条件变化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债权人又有权对质押财产优先受偿。因此,这很容易导致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甚至产生股权纠纷,影响股权权属的清晰和稳定。
基于这一原因,主要股东所持股份质押、冻结和其他限制权利情况一直是发审委关注的重点。如果拟IPO企业存在股权结构不清晰或重大权属纠纷,那么可能会对上市构成实质性障碍。
业务激进带来的高光与隐患
中泰证券原名齐鲁证券,这些年一直以“创新型券商”的“人设”活跃在市场上。
创新意味着新的增长,但也意味着新的风险。
过去几年,中泰证券在两类业务上深深体会到了创新的甜和苦。
一是,2012-2015年,中泰证券控股的子公司齐鲁资管业务一路高歌,但是2016年却出现了震惊市场的“彭晨非法集资案”。作为中泰证券的的员工,彭晨在业务过程中的做法,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司行为,至今争议不断。(当年飞鱼团队成员曾参与报道过该案,在对彭晨妻子的采访中,深刻感受到中泰证券在创新过程中的“激进”。)
二是,新三板推出之时,中泰证券作为最早布局新三板的一批券商,保荐了一大波“问题”项目。这当然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本身的质量相关,但中泰证券前期只要量不要质的做法也为后来的“点名”和“批评”埋下了祸根。在中泰证券改制前,其就因凯英信业、中试电力、三信股份被股转系统连续点名。
需要说的是,从2015年起,中泰证券的评级就在逐年下降,目前是BBB级。
应该说,这次IPO对中泰证券至关重要,如果成功,可以直接弥补公司现金流上的需求,顺带还能助力一把持有中泰证券的民企企业股东的发展;如果继续等待,中泰证券的经营与发展将会进一步承压。
来源:飞鱼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泰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