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费用同比增长75.9%
据了解,双成药业成立于2000年5月,地处海南海口,是一家研发生产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医药公司。上市前主导产品为注射用胸腺法新——一种提高免疫力的药物。这款药品是中国市场上最好卖的化学合成多肽品种。
2008年至2010年,在化学合成多肽类药物市场中,这款产品销售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7.18%。2010年,双成药业以4.63%排名全国第8,当年销售额3.52亿。2012年,双成药业于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不过,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在2018年全年,双成药业的主营产品,注射用胸腺法新营业收入较2017年减少2733万元,多肽类产品的整体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
对此,双成药业表示,由于近三年来政策原因,公司新品推出滞后,老产品又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对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双成药业认为,目前已经在国内申报一致性评价的两个多肽品种,以及未来更多可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是改善公司业绩的希望所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2016年净利润由盈转亏后便一直未能从业绩不振的颓势中走出,截至目前双成药业连续三年扣非后净利润为负。
财务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双成药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持续亏损,分别亏损39248.23万元、4702.56万元、8073.36万元。
此外,研发投入低、销售费用高也遭到质疑。2018年财报显示,双成药业研发投入金额为2048.22万元,仅占营业收入的6.07%,其中研发投入资本化金额占研发投入比例为29.05%。
对比之下,双成药业2018年发生销售费用1.846亿元,同比增长75.92%,占营业收入比例的54.74%。其中主要为市场开发费同比增长80%。
对此,问询函要求其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说明销售费用的变动幅度、占营业收入比重情况等是否与行业总体趋势一致,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并结合公司营业收入、市场开发情况,说明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且变动幅度远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的合理性。
对此,双成药业则回复称,主要原因系2017年公司应政策要求,逐步执行医药两票制,至2017年下半年实现全面两票,而2018年全年基本已全部执行两票,同时由于营业收入同比基数较大,故2018年度营业收入增幅低于销售费用增幅,这和同行业其他企业基本趋于一致。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张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双成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