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方调查市场后,马宝兴发现中国的纺织品大多都是通过外贸公司出口海外。为了公司的发展,马宝兴将公司定位提升成中高端服装制作。
公开资料显示,1992年,申洲国际开始盈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申洲国际迎来了重大转折——管理层收购。三方股东把股份转让给马宝兴一家。从学徒做起、在厂里待了近20年的马建荣得到46.62%股权,开始掌管申洲国际。
同年,申洲国际20天如期交付了优衣库35万件加急订单,拿下了与优衣库长期合作的机会。
2001年,申洲国际创国内针织行业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三项第一。2005年,申洲国际在港股上市。作为一家OEM企业,申洲国际在刚刚上市时估值水平不高,长期在10倍以下。不过,近年来,申洲国际的销售额、毛利率等都在波动中稳步上升。
2015年至2018年,该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26.39亿元、150.99亿元、180.85亿元、209.5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3.55亿元、29.48亿元、37.6亿元、45.4亿元,毛利率为30.5%、32.5%、31.4%、31.6%。
如今,申洲国际的市值已经超过1500亿元,利润大涨之下,申洲国际已经成为中国服装行业最赚钱的公司。据福布斯官网数据显示,该公司董事长马建荣以78亿美元财富位列服装业首富,其财富值是第二名海澜之家周建平家族37亿美元的逾两倍。
寻求向ODM模式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一家纺织企业,申洲国际在成衣生产环节为OEM模式,在面料生产环节为ODM模式。即根据客户的设计及功能性的要求研发制作相应的面料并生产成衣,公司所生产面料全部为内部使用。在生产安排上,公司每年与主要客户达成大致的产能分配计划,客户提前1-3月下单,每个季度下单一次,公司根据客户的订单量采购相应的原材料,并仅保存一个月左右的原材料库存,交货周期视客户订单情况为1个月内到2个月内不等。
业内人士表示,OEM只负责加工和生产制造,不负责设计与销售,而ODM是一种全产业链的模式,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都是由代工企业完成,之后品牌直接买走,贴牌销售。
申洲国际面料生产采用ODM模式,每年面料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在2%左右,即2015年至2017年每年投入约为2.5亿元、3亿元、3.6亿元。
截至2017年,其拥有约246件专利,其中新材料面料专利有90件,生产过程中对设备工艺改造创新的相关专利有156件。申洲国际估算,其年均25个系列专利会转化为产品,大约有625件新产品。
来源:新京报 记者 张泽炎 编辑 程波 校对 吴兴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申洲国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