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收购多存在高溢价现象,商誉也迅速飙升。2015年9月末,其商誉48.51亿元,2016年变化不大,但2017年9月末,其商誉增至64.63亿元。去年9月底,商誉升至122.86亿元。一年间,商誉增加58.23亿元,增幅90.10%。
财务费用年增近八成
频频收购给公司带来不小的财务压力。
近年来,上海医药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2012年,其资产负债率为45.76%,2013年至2017年分别为48.50%、51.66%、54.53%、55.48%、57.95%,连续5年攀升。去年9月底达到63.18%。其负债总额为787.76亿元,较上年末的546.69亿元增加了241.07亿元。
具体到公司债务,截至去年9月底,其短期借款为256.4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20.82亿元、长期借款27.36亿元,合计304.6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6.30亿元增加了148.34亿元,增幅为94.91%,相较2017年底的167.63亿元债务增长了137.01亿元。
从债务构成,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债务277.28亿元,长期债务仅27.36亿元,短期债务几乎是长期债务10倍。这一债务结构对公司偿债、流动性造成较大压力。同期,公司货币资金只有148.42亿元,经营现金流17.33亿元,现金流已经吃紧。那么,为了偿还短期债务,公司只能向银行续贷,或者借新还旧,这将会增加财务费用。
事实上,公司财务费用增长迅猛。去年前9个月,公司财务费用10.72亿元,远超2017年全年的6.77亿元,较2017年前三季度的6.05亿元增加4.67亿元,增幅77.03%。
大幅增长的财务费用吞噬了公司不少利润。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76.02亿元,同比增长18.75%,净利润33.72亿元,同比增长25.41%。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只有25.67亿元,同比仅增长4.49%,增幅远低于营业收入增幅。2017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还出现下降,降幅为2.73%。
系列并购实施后,去年一季度末,上海医药总资产突破千亿元,至去年三季度末达到1246.92亿元。然而,公司市值与资产规模走向相反。2015年牛市行情下,公司市值最高达到863亿元,但1月25日只有474亿元,蒸发了389亿。近半年来,其市值蒸发了300亿元。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魏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商誉高达123亿 “贪吃蛇”上海医药频频收购引争议 上海医药吸睛资本运作频繁 投资者质疑股价表现 上海医药子公司孙公司对簿公堂 祸起电商同业竞争 上海医药—— 致力于提升民众的健康生活品质 收购康德乐 上海医药争医药流通亚军 搜索更多: 上海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