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交易对手方也做出了巨额业绩承诺,即标的公司2018年至2021年扣非后净利润合计不低于24亿元。从目前的业绩来看,仅今年上半年古纤道绿色纤维已完成了四年业绩承诺的18%。
净利率两年下滑9个百分点
公开资料显示,金浦钛业前身为*ST吉药(吉林制药)。2013年,南京钛白100%股权注入上市公司,完成借壳上市,并正式更名为金浦钛业。由此,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由医药变更为化工。
尽管近几年来随着钛白粉行业整体复苏,价格上调,金浦钛业在多次进行主营产品提价后营收快速增长,但净利润基本上是“原地踏步”。
2015年至2017年,金浦钛业营业收入分别为7.1亿、10.46亿、17.41亿,同比增长-3.41%、47.36%、66.43%,两年整体增幅为145%;净利润分别为1.31亿、1.21亿、1.66亿,同比增长214.6%、-7.91%、37.27%。
同期,金浦钛业整体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5.45%、17.91%、24.18%;整体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8.48%、11.55%、9.52%,两年下滑近9个百分点,几近“腰斩”。
此次收购对于金浦钛业本身来说无疑是“蛇吞象”。仅去年一年,标的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上市公司的4.3倍、2.83倍。
此外,今年一季度金浦钛业已出现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四成的情况,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1.65亿元。
截至去年年末,金浦钛业资产总额27.25亿,标的资产总额为40.56亿,为上市公司的1.48倍。截至6月8日收盘,金浦钛业总市值37亿,标的整体估值56亿为上市公司1.5倍。
针对上述问题,长江商报记者致电金浦钛业并发送采访函,对方表示已提交董秘。但截至记者发稿前,公司尚未作出相关回复。
长江商报 记者 徐佳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金浦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