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质量上,比起头部爆款《中国有嘻哈》和《明日之子》,优酷仅有《火星情报局》第二季算是小爆款,不过这档节目在一些观众看来充满老面孔,远不及头部内容更有话题度、更易吸引眼球。
事实上,关于打造爆款,优酷不是没有打算。在今年春集发布会上,优酷一口气公布了23部自制综艺,还发布了两个系列化综艺厂牌——除“这就是”系列外,还有“…吧系列”,如太空体验真人秀《挑战吧太空》、观察型户外真人秀《满足吧好奇心》、亲子真人秀《想想办法吧爸爸》等。
发布会上,杨伟东还提到一个“圈层爆款”的概念:“今天出现大众爆款的概率越来越低,圈层爆款成为新常态。即使有大众爆款,也需要先打穿某些圈层,经历圈层爆发,再蔓延到更多人群”。
圈层内容在成为爆款前也意味着小众。这也是优酷的一大特色,除了偏大众题材的真人秀外,优酷倾向于在泛文化类垂直领域布局,以区别于其他平台。
比如高晓松个人脱口秀节目《晓说》、《了不起的匠人》、《圆桌派》等都属于文化垂直领域网综。
然而,这些节目口碑虽好,但收视率和话题度带来的对节目本身的关注和导流,远不如泛娱乐类网综。
一个典型例子是,最近有几张对话截图曾一度在网络上疯传,对话双方是演员俞飞鸿和节目主持人窦文涛,其中窦文涛因暗含性别歧视的提问引发网友争论,而截图出自《圆桌派》的事实以及节目本身,却少有人提及关注。
大文娱的变化
如果将优酷放在整个阿里大文娱集团内看,它在网综上的掉队还和集团整体业务调整、融合进程不无关系。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正式筹建,业务包括优酷土豆、UC、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阿里游戏、阿里文学、阿里数字娱乐事业部八大板块,当时担任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的是俞永福,杨伟东出任大优酷事业群总裁。
彼时,阿里大文娱板块正式开始整合。在一年后的2017优酷秋集上,俞永福宣布阿里大文娱已完成第一阶段整合,初步形成以大UC移动事业群、大优酷事业群、垂直业务事业群矩阵的“3+x”阵型,在杨伟东看来,优酷和阿里的融合“非常顺”。
对此俞永福也表示,未来“一个大文娱”将成为常态,单打独斗已经无法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只有将产业上下游相互拉通、衔接,外延式成长、集团式作战,才能在全面地积蓄自身优势和竞争力”。
优酷层面的战略落地则是在2017年7月,彼时,优酷率先试水业务电商化,天猫出品(原天猫市场部娱乐营销团队)开始转型制作方和优酷合作。
不过伴随俞永福在2017年11月卸任大文娱“班长”一职,集团业务整合也随之停滞了一段时间,优酷与集团的融合以及在一些垂直领域的业务推进,也相应受到一定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馈到了网络综艺方面。
接下来,能否与集团层面理顺关系和战略,在业务、组织架构整合基础上将各板块业务数据互通有无,真正做到平台赋能、“一鱼多吃”,恐怕也将成为优酷的新难题。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冯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优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