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级骤降至C级,评级连降6个台阶为中原证券内控制度敲起了警钟,这将严重影响公司业务的开展
今年券商评级再现6级“大跳水”,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从近日证监会发布的2018年证券公司分类结果来看,今年中原证券评级由A级跌落至C级,成为今年评级降幅最大的券商。
上一次如此大幅度的降幅还是被证监会三次立案调查的方正证券,不过如今,方正证券已迎来“春天”,连升6级重返A类。那么“重蹈覆辙”的中原证券做了什么导致此次评级被大幅下调?对此,《投资者报》记者向其求证,但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并未收到相关回复。
“大幅度下调了等级对券商未来一年业务开展会产生不良影响,比如无法开展创新业务,需要增加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等。对于中原证券来讲,合规审慎经营是当务之急,只有合规,减少扣分项,才有希望在来年的评级中上升。”华北某券商一位非银金融分析师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下降幅度最大
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证券公司分为A(AAA、AA、A)、B(BBB、BB、B)、C(CCC、CC、C)、D、E等五大类11个级别。基准分为100分,按照相关奖惩进行加减分计算,A、B、C三大类中各级别公司均为正常经营公司,其中C类最低级别即刚刚过了及格线60分。
对于中原证券此次连降6级的原因,上述分析师认为,与该公司立案调查以及被罚相关。《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在此次评级的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券商评级考察期间,中原证券共三次收到监管通知。
具体来看,2017年5月,河南证监局发布对中原证券实施责令改正等措施的决定,因鹤壁分公司未经公司总部批准,擅自代销金融产品;中原证券鹤壁分公司负责人周震及员工汇集不合格投资者资金,以周震和员工个人名义购买私募基金产品。
“上述问题反应出公司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合规管理存在漏洞、内部控制不完善。周震作为鹤壁分公司负责人,对违规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监管层文件显示,责令中原证券整改,每3个月开展内部合规检查并保送河南证监局,此外,对周震进行公开谴责。
根据2017年修订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公司被采取出具警示函并在辖区内通报,责令改正,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的,每次扣1分。
2017年11月30日,中原证券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其中提及:因其在担任天津丰利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徐州杰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股权事项的财务顾问过程中涉嫌未勤勉尽责,根据《证券法》规定,中原证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此外,今年2月,中原证券公告了河南证监局行政监管举措决定书,文件显示,中原证券存在合规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合规管理意识薄弱,合规人员配置不足;内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重业务收入轻风险控制,考核激励机制失衡等问题。
对此,河南证监局表示,对中原证券实施责令改正等监督管理措施,今年2月~8月每3个月开展一次合规检查,此外,赵丽峰、谢雪竹作为公司时任分管投资银行业务、合规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未能勤勉尽责,对此负有直接责任,河南证监局对其予以公开谴责。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2日,中原证券披露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公告称,天津丰利拟收购上市公司科融环境的控股股东杰能科技100%股权。此次收购中,中原证券担任天津丰利杰能科技项目财务顾问,此次担任财务顾问的业务收入10万元。但证监会发现,中原证券未能发现天津丰利使用上市公司关联方杰能科技的资金用于本次收购。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中原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