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ABS救命稻草
凯迪生态真正开始大举进军生物质发电行业,自然得从2014年的整体上市开始。
当年,凯迪生态收购的巨量资产之中,大部分都在建或未建,这也意味着凯迪生态此后将踏上漫漫的投资、建设之路。而前期“历时多年对全国范围内生物质资源调查、项目选址进行详细勘察”的阳光凯迪,则已实现大规模套现。
在2014年的重大资产收购中,现金支付部分高达37.09亿元。其中,根据重组预案数据,阳光凯迪在此次收购后拿走16亿元,中盈长江(武汉环科持股41%)则拿走18.36亿元。

(图为凯迪生态2014年重大资产重组中的部分收购对价)
要知道,截至2013年末,凯迪生态账面货币资金仅8.2亿元,在19.57亿元的重组配套募资中,也只有不到10亿元是用于支付现金对价,这也意味着为了这笔收购,凯迪生态当时面临着举债近20亿元的压力,更不用说那些在建、未建的60多家电厂将要投入的大笔资金。
此后,凯迪生态开始大规模开展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或举债,雪球也越滚越大,流动性危机暗涌。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不完全统计,不考虑2014年重组的配套募资,凯迪生态2015年至今各类融资总额(不含银行贷款)已超百亿。
其中包括: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49.48亿元;2016年公司债,发行总额为10亿元;2016年公司债第二期,发行总额为6亿元。
此外,凯迪生态还在2015年还开展了多笔资产证券化(ABS)项目。当时,就此事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公司时任总裁陈义生(后涉嫌职务侵占被刑拘、解聘)称,凯迪资产证券化的票面利率相较银行贷款而言略高,但实际操作成本则与银行贷款相当;且前者在融资用途和时限上更加灵活,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电厂建设而言更具优势。
如今看来,这些项目虽能解一时之需,但由于项目的基础资产为生物质电厂的未来收费权,客观上也加剧了凯迪生态的流动性危机。

(数据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据凯迪生态相关公告整理)
除上述融资项目之外,凯迪生态2017年4月还拟发行规模不超过3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发行不超过10亿元公司债、发行不超过30亿元绿色公司债、发行不超过20亿元中期票据,后未见相关进展公告。
一位在凯迪生态体系内工作多年的财务人员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凯迪生态面临的财务负担太重,导致公司资金周转存在严重问题。而公司一名不愿具名的董办相关负责人则认为,生物质发电的补贴未能及时到位、ABS锁死了大量电费收入,直接导致公司流动性吃紧。
事实上,很多人可能会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凯迪生态在面临较大资金压力的情况下,还在不断地对外投资各类产业基金等,且金额巨大。如:
2015年8月,以1亿美元现金全资设立凯迪香港投资公司。
2016年5月,发起设立生物质产业发电投资并购基金,认缴出资3亿元;与华容天泽共同发起设立华融凯迪扶贫投资,首次认缴出资5亿元,其中凯迪生态出资1亿元;认缴出资1.2亿元参与设立投资基金东润恒君。
2016年6月,凯迪生态公告称,认缴出资3.6亿元参与设立投资基金嘉兴凯格。
2016年12月,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有机农业产业基金,首期募资规模1.5亿元,凯迪生态出资5000万元;与华融天泽合资设立华凯基金,子公司凯迪资本出资4900万元,占股49%;子公司凯迪香港拟以11.36亿港币收购中民金融(0245.HK)4.91%的股份。
对于以上投资公司、产业基金等,凯迪生态的实际出资额是多少,在公司公告中暂时未能找到答案。一家以实业为主的企业,如此密集、大规模地参与各类基金,其实际意义究竟何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对于公司即将到来的流动性危机,凯迪生态高管层应该有所察觉,此时公司还外投大笔资金,其目的又是怎样?
寄望重组
大股东将尚未盈利甚至尚未开建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其风险本应被投资者充分关注。而借新钱还旧债的同时,若在主业上不能实现足够现金流的回收,则很可能会遇上掉链子的时候。
今年5月7日,凯迪生态中期票据“11凯迪MTN1”尚未足额支付应付本金及利息,涉及金额达6.98亿元,构成违约;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凯迪生态评级至C级。此外,公司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约15亿元募集资金,也无法按期归还。
近日,多名凯迪生态员工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公司已欠发数月工资,包括中层管理人员。
一位不愿具名的凯迪工作人员5月24日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期频繁有第三方机构到访公司电厂,包括评估、审计机构以及律所,债权人的光顾更是常态,而电厂财务人员上班的第一件事便是查看公司账户是否被冻结,不论发电机组是否已经停机。
根据凯迪生态5月23日晚间公告,因公司中票违约引发的信用风险,导致部分债权人单方面提出债务提前到期,并向相关法院申请诉前保全;公司母公司账户共有9个账户被冻结,冻结金额10.76亿元,被冻结账户余额为2444万元。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是,凯迪生态一些子公司的账户也被冻结,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冻结情况。
一位不愿具名的凯迪生态债权人代表5月24日表示,因为凯迪生态事件,他连“工作都要丢了”。“去年一季度怎能预料到?(凯迪生态)业绩大增还高送转,下半年钱才开始紧张。”这位债权人代表示,自己“被教育了”。
发生在凯迪生态身上的危机愈演愈烈,截至5月22日,凯迪生态已投产生物质电厂46家,其中正在运行的只有12家;水电项目全部未投产。员工工资方面,凯迪生态称公司2月份工资欠款2770万元、3月份工资欠款3088万元、4月工资欠款 3208万元。
对于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凯迪生态坦诚,公司电厂生产因短时流动性不足造成了较大面积的停机;2018年,公司到期的有息债务本息为147.53亿元,集中兑付金额巨大,资产负债表日后已经发生多起债务违约,受此影响,公司部分在建项目出现停建、不再建设等情形,在建工程存在重大减值风险。
此外,虽然此前已进行过多笔套现,凯迪生态大股东的日子看起来也并不好过。截至5月18日,阳光凯迪所持公司股票被司法轮候冻结总数量为11.2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8.53%,占其所持股份的98%。
不论是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从凯迪生态相关负责人处了解的信息,还是上市公司的公开表态,凯迪生态都在传递一个讯息,即公司已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将“重生”的希望寄托于正在推进的重组事项。
目前已知的进展是,此次重组将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股权重组,阳光凯迪将出让或托管上市公司控制权;
二是资产重组,凯迪生态拟将风电、水电、林业资产、在建工程等分别做成资产包,各包整体出售;
三是债务重组,与债权人协商,需求债务重组方案。
言外之意即是,若此次重组顺利推进,凯迪生态将发生几大变化:一是控股股东将发生变更,二是公司债务压力将降低,三是公司将聚焦于生物质发电主业。
而即便此次重组顺利开展,凯迪生态可能还将面临一系列风险因素,诸如年报不能在规定期限之前披露,公司可能会*ST甚至暂停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是否存在重大违规尚无定论。此外,凯迪生态现有生物质发电资产中,还有一半以上尚未达产、仍需继续大规模投入。
那么,曾经的“生物质发电第一股”最终能否摆脱泥潭?又是谁会来接盘如此局面下的凯迪生态?我们将持续关注。
来源:证券时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凯迪生态生物质发电未了局:万亿神话梦断
借道关联三年套取超400亿 大股东成凯迪生态危机祸首
高估补贴政策埋葬自己 凯迪生态进退维谷几无胜算
凯迪生态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自救押宝资产重组
净利巨亏重组维艰 凯迪生态一地鸡毛
搜索更多: 凯迪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