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华锐风电将在资本市场展开拳脚之时,剧情却急转直下。在经历了数年飞速发展之后,国内风电市场日渐趋于饱和,2011年之后,包括风电在内的多种新能源投资皆陷入行业低谷。另外,在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了几场大事故,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并引发人员伤亡,这让国家能源局对风电设备并网有了更严格的监管,并收紧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
受此影响,号称“巨无霸”的华锐风电也从2011年开始,走上了亏损之路。2011年,华锐风电净利润从前一年的28.56亿元暴跌至7.76亿元,同比下跌72.84%。2012年,情况继续恶化,华锐风电营收再次腰斩,从104.36亿元狂跌至40.18亿元,净利润从7.76亿元跌至净亏损5.83亿元,首次陷入大额亏损。2013年、2015年和2016年,是其亏损最为严重的三年,分别亏损34.46亿元、44.52亿元、30.99亿元,三年合计亏损109.97亿元。如今的华锐风电已经因长年亏损披星戴帽,股票简称“\*ST锐电”。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华锐风电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受市场影响。近年来许多风电、太阳能企业都面临亏损,这主要是因为扩张太快,投入成本过多,收益却不理想。而目前电力市场过剩,电力供大于求,企业亏损不是很稀奇的事情。
如何翻身
2017年,已经成了“亏损王”的华锐风电业绩终于见到起色。北京商报记者查阅华锐风电业绩报告发现,2017前三季度,华锐风电实现营业收入4341.88万元,同比下降88.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155.56%。至此,华锐风电似乎迎来自2012年以来的第二次年度盈利。
华锐风电对此表示,在2017年上半年,华锐风电扭亏为盈,并在市场、技术、运维三大方面进行了积极部署。到目前为止,华锐风电已确认在2018年底前完成供货的订单70万千瓦,保内机组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7.34%,后运维市场已签订的订单总额超过1.1亿元。在未来华锐风电将聚焦风电数字化发展,摆脱风电行业的沉疴旧疾,向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风电企业迈进。
在重回行业巨头的道路上,华锐风电还面临更多的市场挑战。电力行业专家何晓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大环境来看,目前国内风电市场喜忧参半。目前市场实行分区固定电价,终端市场的价格机制较为明确,政府补贴政策也比较多,新能源发电机组有很大市场。而另一方面,电力的整体环境不是很好,电力需求下降,而新能源发电本身发电小时数较小,并且不太稳定。综合看来,政策环境较好,但市场环境却不太乐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果想做得长远,首先是要适应国内需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技术不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跑,要面向前沿技术,大力投入研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企业才能走得远。”而林伯强更看重稳中求胜,“目前电力行业整体过剩将近20%,企业想要做大就一定要稳。从目前的企业来看,离市场近,稳扎稳打的就会做得好一点,而新上来的企业面积铺得很大,财务成本很高,业绩通常会差。”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鲁佳乐/文 代小杰/制表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华锐风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