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热门资讯频道 >> 正文
莎普爱思评审内幕:争论激烈 相当一部分专家不认同

  美国眼科学会(AAO)有关成人白内障的临床指南(2016)中明确写到:“目前,没有发现有药物可以消除现有的白内障或延缓进展。眼科医生应建议患者,使用白内障药物进行治疗是没有足够的证据的。”

  国家卫计委旗下中国防盲致盲网刊载文章表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对白内障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莎普爱思等眼药水,治疗早期或暂时不适宜手术的病人,但其确切疗效尚待总结研究。”

  “正常情况下,人眼睛的晶状体非常透明,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人体通过它来看时间。而一旦发生浑浊,就像煮熟的蛋清,怎么可能逆转呢?”有医生这样比喻。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主任李朝辉在2015年6月19日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治疗白内障的最新技术是超声乳化手术,用超声振动把白内障粉碎、乳化掉,再植入人工晶体。越在初期,白内障越容易被粉碎,时间拖得太久,周围组织损伤会更严重。

  崔红平医生表示,临床上看到太多白内障患者,抱着“先用药延缓下,能用药就不做手术”的想法,一滴莎普爱思就是两三年,结果等到实在看不清了才找到医生。

  白内障延误治疗,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出现激发青光眼等并发症。

  研发投入仅为广告费用的11%

  在此次舆论的激烈质疑声中,上市公司莎普爱思药业(603168)股票一路走低,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

  据了解,莎普爱思在上市之初为处方药,2004年转为非处方药。网络热传的文章中提出质疑,莎普爱思通过巨额广告费,“用各种广告轮番洗脑患者”。

  在2014年4月莎普爱思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书里提到,公司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与生产批件后,开始在医院市场推广该产品。由于早期白内障患者对自身病况认知度不高,求诊率很低,去医院就诊的绝大部分是较晚期的患者,医生一般建议以手术方式治疗,因此公司虽然尽力在医院推广,但市场效果未达到预期。转换为非处方药后公司开始尝试在药店渠道销售莎普爱思滴眼液。

  受益于持续的广告投入,公司莎普爱思滴眼液产品的销售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201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7.55%。

  公司2014年的招股书显示,2011年~2013年5ml莎普爱思滴眼液销售单价维持在26元/支以上,价格略高于其他厂商的同类产品,且因生产成本较低,相应的毛利率较高。对比拟上市公司普华制药生产的同类产品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由于缺少市场推广投入,该产品销售单价维持在6元/支以内。同样成分的产品,售价相差4倍。

  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莎普爱思在近年一直在加大广告投入力度。

  根据莎普爱思药业近日公开数据,2014年至2017年1~9月对应的广告费用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2.6亿元、2.2亿元,分别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的27%、26%、26.84%、31.87%。与江中药业葵花药业同行业横向比较,其广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都更高。

  莎普爱思的解释是,公司产品较为单一,与其他多品种经营的上市公司相比,通过广告投入提高品牌知名度,弥补公司产品品种单一的不足。

  相比之下,企业近三年的研发投入为1.03亿元,仅占广告费用的11%。莎普爱思认为,与同行业相比,公司的研发费用的投入合理。

  史立臣认为,药品身份转换后,使用权由医生转移到患者手中。如果药品本身疗效不确切,患者自己使用很可能会耽误治疗。崔红平医生认为,莎普爱思的广告利用了老年人恐惧开刀的心理,过度宣传药物作用。

  12月6日,在CFDA发布的公告中对莎普爱思提出要求,为防止误导消费者,该药品批准广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症中规定的文字表述,不得有超出说明书适应症的文字内容。

  健康时报  徐瑶

2页 上一页  [1] [2] 

同仁解读为何不售莎普爱思 医生称其属于保健类药品

人民日报刊文评莎普爱思事件:莫让行贿药企以小博大

神药莎普爱思成长史:9年砸13亿广告费 股东套现超7亿

党报评莎普爱思事件:面对神药广告监管不能假装闭眼

莎普爱思式神药广告屡禁不止探因:违法成本过低

搜索更多: 莎普爱思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