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近五个月后,11月2日晚间,江南嘉陵突然抛出的一系列重大资产重组公告,轰动了整个资本市场。因为,其重组置入的对象是360。
公告显示,360以504亿元的估值拟借壳江南嘉捷回归A股,借壳上市后360董事长周鸿祎为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估值差异成回A动力
360回A并不意外。
近几年,回A成为了越来越多中概股的选择。
这些公司在美国市场共同的特点是“价值被严重低估”。
巨人网络在美国资本市场只有7倍估值,回到A股后估值达到100倍,市值飙升超过1000亿元。
某传媒公司传媒在2013年6月完成私有化后,借壳七喜控股。2015年12月28日,A股公司七喜控股发布公告称,某传媒公司传媒100%股权已过户至七喜控股名下,某传媒公司传媒100%股权作价457亿元。然而,就在短短几个月后,某传媒公司传媒市值突破2000亿元。
由于估值的差异,巨大的财富效应让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回国上市。360也是其中之一。
从360宣布私有化以来,这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将以何种形式登陆A股备受投资者关注。周鸿祎此前的态度一直反对借壳上市,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明,“没有任何借壳方面的考虑”。但最终,360还是选择了借壳。
关于借壳上市还是排队上市,一位专注于运作上市的投行经理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A股目前排队的企业近1000家,按每年200家上市的速度,360需要等5年才能上市。顺丰、巨人网络都是以借壳方式迅速A股上市。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巨大的资金压力面前,借壳上市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360此前从美股退市的市值为93亿美元(约合615亿人民币)。外界舆论普遍认为,根据当前美股和A股的PE差异,此次360一旦回归A股,市值很可能将实现数倍增长。
中金此前报告称,360若回归A股,市值将高达3800亿元(613亿美元),较私有化时的估值93亿美元暴涨近700%。
引“内幕交易”质疑
就在业界对这场资本盛宴充满期待时,质疑声接踵而至。被质疑的主角为泰康人寿。
彼时,在360私有化约93亿美元的交易规模中,作为38名私有化财团成员之一的泰康人寿保险持股3.7%。

巧合的是,江南嘉捷2017年中报显示,泰康人寿通过旗下保险产品共计持有江南嘉捷592.58万股,占比为1.49%,位列第十大股东,前九大股东均为自然人。
而在2017年一季报中,江南嘉捷流通股东中并没有泰康人寿的身影。
因此,市场人士猜测,泰康人寿二季度突击买入江南嘉捷。作为360回A的重要参与者,泰康人寿旗下产品突击入股借壳目标,难免让人产生是否存在内幕交易的疑问。
按照股民们的预测,江南嘉捷复牌后,至少会有11至20个涨停板,可想而知,泰康在停牌前买入这支股票能够获得的丰厚投资收益。
股吧里,来自普通股民们的争议点是:
其一,泰康人寿为何在江南嘉捷停牌前大举买入该股票,并成为十大股东之一;
其二,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与360董事长周鸿祎是同乡,同在湖北商会内,360还帮助泰康人寿推荐保险产品,二者关系密切;
其三,江南嘉捷和360科技使用的是同一家证券公司,不符合规定。
来自律师界的质疑声音:
判定内幕交易有三条标准:1. 内幕信息对公司股价有重大影响。2. 属于内幕信息的知情人。3. 进行了相关联证券的买卖。
广东环宇京茂律师事务所刘华浩律师认为,根据《证券法》,持有公司5%以下的股东不在知情人范围之内,泰康人寿仅持有360公司3.7%的股份,不属于证券法意义上的内幕信息知情人,但从泰康人寿产品突击借壳标的的行为,仍不免瓜田李下,不能排除内幕交易的嫌疑。
被一片质疑声围绕,泰康人寿自然是坐不住了。
11月3日,针对突击入股“江南嘉捷”并被质疑存在“内幕交易”的问题,泰康方面回应称,不存在所谓“突击入股”的情形。
泰康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在发给《国际金融报》采访回复中写到,“在‘江南嘉捷’发布公告之前,泰康未通过上市公司或其他途径获悉关于‘360公司借壳’的信息,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的情形。”
共2页 [1] [2] 下一页
360借壳造富:2万散户人均或赚30万 王思聪也跟着吃肉
360借壳拟回A股,背后的刘永好王思聪沈南鹏能赚多少?
作价504亿元 360回A股拟借壳江南嘉捷
《天使之路》品牌360度创新植入,量身定制品牌TVC大片
融360靠导流为生连年亏损 拿什么打动美国投资者
搜索更多: 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