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供应链尴尬
一边是 iPhone 8采用的是in-cell屏,如果改变切割尺寸做全面屏,整个屏幕的良品率会下掉到50%以下。由于in-cell屏可以实现触控显示一体化,而如果不采用in-cell屏,则违背了苹果追求机身纤薄的消费潮流。
另一边,实现全面屏的iPhone X依然矛盾,该手机使用的是三星OLED屏幕,但孙燕飚分析,这似乎并非苹果所愿,因为苹果iPhone产品一般拥有36个月的市场使用寿命,而OLED屏幕有个天生毛病,光衰是18个月,消费者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手机屏幕越用越绿,这显然跟苹果使用周期相矛盾。但是为了使用三星的折叠技术专利,只能按照三星要求采用其OLED屏幕。
这背后彰显了苹果供应链掌控不力的尴尬。
近来苹果采购核心零部件尤其是新技术OLED屏幕上的供应链把控能力式微,台湾面板厂商友达被排除在2017年供应商名单之外,三星成了其手机OLED屏幕的唯一供应商,这违背了苹果一直秉承的“双供应商策略”,而近期苹果频频与京东方沟通合作事宜,可见其改变现状的迫切性,也侧面反映了中国在上游核心零部件上的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任正非在近日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座谈会上的一次内部讲话称,从未想干翻苹果,AI投资见顶下跌时正是机会。华为9月2日在IFA上发布了一款名叫麒麟970的人工智能芯片,这款芯片将应用在即将在10月16日发布的高端旗舰机mate10身上,这款新机外界分析会拥有虹膜识别或3D摄像等最新技术,而小米mix2、vivo x20等均搭载了人脸识别技术。
“AI、AR、3D摄像头等新技术在苹果iPhone X上的应用,华为、OP-PO、vivo、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跟随只需两三个月,对于如今的中国手机厂商来说,并没有特别大的技术门槛和实现周期,”孙燕飚告诉记者。
而且每一种新技术从兴起到普及需要一个过程,苹果iPhone X搭载的3D摄像人脸识别技术,到底何时引领起来消费者这方面的需求,依然是个未知数。从教育市场到真正市场爆发的过程,这期间,带给中国手机厂商一些生存发展的机会,因为中国厂商非常擅长把握消费者需求,着重在用户体验上下手,而新技术的跟进也非常快速。
近期ios系统的对手安卓系统缔造者谷歌,用11亿美元将HTC手机团队并购,这被看作是谷歌避免苹果ios系统一家独大的一步棋。这势必带给苹果一些新的压力。而中国手机品牌基本都采用安卓系统,这无疑也给中国手机厂商一个追赶的时机。
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截至目前,苹果已经连续六个季度销量连续下滑,为了挽回在中国的颓势,苹果近期在中国设了一个新职位,派葛越担任苹果大中华区(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首任副总裁和总经理。
苹果在其他地区并未有担任领导职务的高管。而葛越面对的不仅是iPhone 8首次销售的不理想,还有如何在中国手机品牌强力竞争下,让即将上市发售的、价位高昂的iPhone X,获得中国消费者的认可等难题。(经济观察报 记者 冯庆艳)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三星苹果谁才是全面屏 许多厂商在偷换概念 iPhone 8 Plus爆裂 苹果称系电池肿胀 苹果回应iPhone8P爆裂事件:正了解情况 已为用户换新机 美媒:亚马逊发布多款智能家居设备 挑战苹果和谷歌 女子新买iphone8充电时外壳裂开 苹果证实确有此事 搜索更多: 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