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困难重重
2017年第一季度个人电脑市场份额下降,意味着自2015年以来,杨元庆主推的变革并不理想。
根据《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的数据,联想股价已跌至近四年最低。占联想营收近20%的联想移动(MBG)业务表现越发糟糕,在全球手机销量的比重下跌超过20%。
一位联想高层的人士透露,2016年联想移动(MBG)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非常不尽如人意,手机销售仅有300多万台,在中国销量排在十名开外,无法同第一梯队品牌进行抗争。 2015年,联想迎来六年发展期的首次年度亏损。也正是从2015年开始,联想开始出现频繁的人事变动和战略变动,这正是应了杨元庆“第四道坎”的观点,联想至今还没有度过转型困难期。
战略转型期PC业务的失利,说明联想集团转型突围艰难,未来前途未卜。
根据其内部员工的说法,联想的转型困难基于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单一的盈利模式,联想没有值得骄傲的核心技术,只有良好的市场销售与运营能力,然而即使是市场定位,近期也被惠普超越。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联想与其说是一个互联网企业,不如说是一个科技驱动型企业。“在柳传志执掌联想集团期间,十分关注个人电脑硬件技术的发展,这也是联想集团早期,实现了技术方面软硬一体化的最主要因素,之后个人计算机的霸主地位,离不开柳传志对技术的关注”。
但是,联想引以为傲的技术如今并不能帮助联想成功实现转型,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原副院长刘学看来,联想集团现有的技术水平并不能转型成为合格的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刘学对联想集团的转型之路并不看好。他认为,联想集团人事结构动荡,不断尝试战略转型,难以找到精准客户定位。杨元庆提出的“三波战略”,内容涉及服务器、云计算,这套说辞可以适用于任何互联网公司,用于任何一个市场。但是每一个解决方案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设备,联想公司都不具备。
2015年,联想的战略不断变化,每过一段时间,联想集团的战略规划就会更改,让战略管理学者们为之诟病。
从战略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战略本身是一个长时间的企业目标,容不得随意更改。
在其内部员工看来,联想集团战略的更改,直接影响了个人电脑业务的发展。虽然战略时时刻刻提及个人电脑业务重要性,但是个人电脑市场不断发展,占据主动地位的联想仍然将霸主地位拱手让人,让人怀疑联想集团的战略是否真正得到联想集团员工的认可,是否能够得到真正的重视。
在刘学看来,产品供应商成功的转型方向有两个,一个转型方向就是向平台转型,构建以平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转型,最成功的案例就是苹果;另一个重要的转型方向是向服务、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这也是联想集团长时间的着眼点。“联想作为IT企业,有他自己的硬件产品,以及基于硬件产品的云计算等等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但这要求方案提供商有很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像联想这样以IT硬件技术为支撑的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坦率地说我并不那么看好。”
刘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联想产品提供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它想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提供商,转化成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既缺少客户所需要的专业设备,比如GE拥有的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和石油开采设备等等,又没有硬件设备的支撑,仅仅提供服务器这些软件。“联想的未来,虽然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生命力,但是他业务的力度空间下降,需求增长放缓,目前这个局面很难摆脱。”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联想否认集团将私有化 联想集团实现扭亏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仍在下滑 联想三大业务收入下滑:PC宝座被惠普夺走 杨元庆再换将 联想第四财季净利润同比降四成 全年扭亏为盈 联想第四财季净利润锐减41% 或因数据中心业务转型 搜索更多: 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