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凭一张票认识一座城 “票根经济”激发消费新活力

  “原本只是计划去青岛看张杰的演唱会,没想到凭票根能享受这么多优惠,就在青岛待了整个周末。”来自北京的小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逛崂山风景区可享半价,星级酒店享受八折起,还有许多餐厅提供演唱会票根就有专属优惠,这一趟走下来值了。”

  今年以来,“票根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城市消费增长的新模式。记者注意到,多地通过将演出、体育、交通等票务凭证与景区、酒店、餐饮等多场景优惠绑定,凭一张票深度游览一座城,将一次性消费转化为持续消费链条,显著提升了消费频次。

  比如,上海虹口区此前组建了“票根经济”联盟,联合活动主办方、票务平台、商业载体及餐饮住宿企业,逐渐构建起完整的“票根经济”生态链;在浙江,“浙BA”赛事票根将一次观赛拓展为包含交通、住宿、景区的旅行。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票根经济”通过“以票为媒”构建消费闭环,成为促消费的关键纽带。这首先体现为消费场景的串联,比如,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观众凭票根可逛博物馆、享商圈优惠,将单次观影转化为多场景消费;进一步看,这也激活了关联产业,打破行业壁垒。比如,多地探索体育赛事票根关联餐饮、旅拍、住宿等。一张票根将原本孤立的产品或服务串联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吸引消费者积极参与消费,延展了消费链条。

  从各地实践来看,首次购票的消费体验决定了消费者是否有后续的消费意愿,而一张票根后续激活的乘数效应如何,还要看当地文旅产业的协同水平。

  在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付一夫看来,当前“票根经济”仍面临挑战:一是过度依赖财政补贴,部分城市投入巨资后因缺乏市场化机制,活动结束效应即消退;二是跨部门与跨区域协同不足,文旅、税务等部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家兑现优惠流程繁琐,各地政策标准不一使跨省票根兑换遇阻;三是文化内涵与体验短板,多数票根仅为功能凭证,缺乏IP赋能,且电子票核销流程繁琐,老年群体参与门槛高;四是数据壁垒与安全风险,文旅商体数据孤岛制约精准营销,跨平台信息流转易引发隐私泄露问题。

  谈及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留量”,进一步激活消费潜力,付一夫建议,从机制、技术、内容三方面进一步优化“票根经济”。首先,构建市场化长效机制,替代单一财政补贴,建立以核销率、转化率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对达标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并通过模式创新来增强用户黏性;其次,强化技术与数据支撑,搭建区域票务数据中台,推广区块链防伪技术,统一跨行业标准化接口,破解异地兑换难与流程繁琐问题;最后,深挖文化与场景价值,将票根转化为文化衍生品,如敦煌莫高窟票根嵌入壁画图案吸引重复消费,同时拓展“赛事+商圈”“演出+酒店”等套餐,结合热点周期性推出主题活动维持消费热度。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记者 刘萌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