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洒在爬满藤蔓的红砖洋房上,映照出色彩斑斓的鼓浪屿。家庭旅馆管家陈阿伯翻开账本,去年同期退款记录写满8页纸,今年同期仅有两条且都已妥善解决。
“过去总觉得规范经营是给商户加担子,没想到游客多了,回头客也多了。现在心里满是对消费维权综合治理机制工作的感激。”陈阿伯说。
这个故事只是当下中国消费图景中的一个微小切片。放眼全国,从繁华都市到静谧乡村,一场以“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为主题的深刻变革,正在市场监管等部门的精心擘画与务实推进中,如潮水般涌动,滋养着经济发展的根基,温暖着亿万消费者的日常。
法治护航筑底座
法治是优化消费环境的根本保障。今年以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如同为消费市场编织了一张细密、坚固的防护网。
这张网,一端连着执法的刚性。在湖北汉川,一场针对格式合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专项整治行动正在悄然展开。汉川市市场监管局通过“整改+长效监管+综合施策”三维发力,坚决废止“合同终止最终解释权归甲方”“逾期提货每日按货品价1%付仓储费”等“霸王条款”,督促经营者全面整改。
这张网,一端连着监管的柔性。在河北保定,一场针对恶意索赔的规制行动给了经营主体容错空间。保定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法规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五段式”执法模式,切断了职业索赔人借“小错重罚”的牟利链条,为营商环境注入澎湃活力。
这张网,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市场环境变得更清明,维权渠道变得更通畅,消费供给变得更优质;让“良心秤”称出公平、称出诚信;让“闭店人”套路玩不灵,乱象难继续。
智慧赋能绘图景
当人间烟火气邂逅现代科技,消费环境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市场监管部门创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为传统监管插上智慧的翅膀。
“不用下载App,微信扫一下就行,连老人都会用。”在安徽芜湖星隆小吃街,刚通过维权码解决“餐品少做”问题的大学生王乐乐,向同学展示着手机里的投诉进度页面:投诉提交时间、商家办理时间、处理方案一目了然,底部还有满意度评分按钮。
这套系统是芜湖市自主搭建的“消费维权服务站云哨平台”。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在线提交诉求,无需线下跑腿,即可完成诉求提交、进度跟踪、结果反馈的完整闭环。
在山东青岛,“放心消费”同样是看得见的。通过与高德地图开展专项合作,第一批共264户标注商家已在高德地图上线点亮,消费者可以通过地图查找附近的“放心消费商家”。在重庆渝中,游客不用再像往常一样凭直觉选餐厅,“山城有信”二维码,让投诉数量、整改情况、信用评级等21项信息从“档案袋”走到“阳光下”。
智慧赋能还体现在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上。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后厨重地成为消费者可视的“透明厨房”;通过“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实现对平台经济全天候、穿透式监管;通过“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让一件商品从原料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有据可查。这张无形的“数据网”,既规范了经营主体行为,也为守法经营创造了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多元共治培沃土
“自从挂上‘放心消费餐饮店’的牌子,周末客流比以前多了近4成,客人都说‘看到小红旗就敢进来了’。”在山东青岛市北区营口路街区,海鲜餐饮店王老板指着门前的小红旗难掩喜悦。
江西赣州南康区素有“中国实木家居之都”的美誉。“我们不再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承诺,而是创新采用‘商户+商圈’双轨模式,推动整个家具市场集体申报‘放心消费承诺街区’。”南康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南康区已有5个大型家具市场整体申报“放心消费承诺街区(商圈)”,形成了集群承诺、规模示范的效应。
“同样卖酸汤鱼,明码标价的店客流比含糊报价的多三成。”“游客朋友圈里的‘放心推荐’,比广告还管用。”……贵州黔东南凯里市市场监管局下司分局负责人说,“我们不唱‘独角戏’,而是帮商户搭好‘戏台’,让他们自己当主角。”
优化消费环境,非一日之功,亦非一己之力,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并肩,画好“同心圆”,奏响“大合唱”。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多元共治新格局,精心呵护着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稳更快,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中国质量报 记者 何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