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勒民生消费“安心图景”
广东佛山启动农贸市场放心消费承诺活动保障市民“菜篮子”安全
为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农贸市场服务品质,近日,广东省佛山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消委会,启动农贸市场放心消费承诺活动,以“承诺”为抓手、以“放心”为目标,从机制创新、服务升级、监管联动等多维度发力,为市民打造更安全、更便捷、更优质的消费场景。
“四维承诺+自主选择”
全力筑牢放心底线
不同于传统单一的合规要求,此次承诺活动创新构建“4+N”承诺体系,既划定刚性底线,又预留特色空间,让“放心”标准更贴合市场实际、更契合市民需求。
四大基础承诺全覆盖。佛山市将环境、管理、诚信、服务列为必选内容,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规范——环境上,要求农贸市场布局合规、设施齐备、通道畅通,解决市民“买菜环境乱”的痛点;管理上,明确亮证经营、制度健全,有效避免“无证无照”隐患;诚信上,聚焦计量准确、食品安全,配备公平秤、落实食品快检,守护“秤杆子”“菜盘子”双安全;服务上,建立维权通道、推行先行赔付,让消费者遇到纠纷“有处找、有人管”。
特色承诺可自主定制。市场可根据自身定位选择“绿色消费”“安心品质”“智慧先行”等特色方向,或提出个性化承诺。例如,主打生鲜的市场可承诺“每日食品快检并公示结果”,经营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大型综合市场可推进“智能支付+溯源查询”智慧化改造,让每个市场都有“放心招牌”。
“双承诺+高占比”
共筑诚信生态
此次活动首次明确“双承诺”要求,推动农贸市场管理方与经营户形成“责任共同体”,让诚信经营从“单点发力”变为“全域覆盖”。
经营户参与有硬指标。申请“放心消费承诺农贸市场”的前提是,场内参与“放心消费承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的经营户占比不低于50%。例如,预包装食品经营户适用“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让市民从“单个摊位挑放心”变为“整个市场皆可信”。
责任传导有明确机制。佛山市建立“承担先行赔付和首问责任”制度。当经营者出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赔偿时,由农贸市场管理方通过退还商品价款、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等形式向消费者先行赔付,对经营户的承诺履行情况负主要监督责任。这种“捆绑式”责任机制,打破了“管理方不管经营户、经营户不怕管理方”的僵局,形成齐抓共管的诚信生态。
“线上+线下”全透明
让承诺看得见可监督
“放心”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更要让市民看得见、能验证、可监督。佛山市通过“双公示+多渠道”,将承诺内容、参与主体、维权方式全面公开,打造“阳光承诺”体系。
线上,将放心消费承诺农贸市场、放心消费承诺单位、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在广东省消委会和佛山市消委会官方网站“放心消费承诺”专栏进行公示,供社会各界和消费者查询了解。线下,市场需在出入口、公告栏等显著位置,展示统一设计的承诺标识、公示牌,清晰标注承诺内容、消费维权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投诉方式和监督热线。这种“抬头能看见、伸手能扫码”的设计,让市民购物时“心中有数”,遇到问题时“维权有路”。
“准入+退出”机制
给承诺安上“安全阀”
为避免“承诺变口号”,佛山市建立了严格的退出机制,既防止“不合格市场占着名额”,也保障市场方的合法权益,让承诺活动“有进有出、公平公正”。
失信退出零容忍。若市场出现“弄虚作假申报”“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12类情形,将被撤销承诺资格,且不得再以“放心消费承诺”名义宣传。例如,若市场被查出隐瞒经营户“售卖过期食品”,不仅开设资格被撤销,相关经营户还将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形成“一处失信、全域受限”的震慑效应。
争议处置有保障。市场对撤销资格决定不服的,可向区消委会申诉,由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委会组成工作小组进行处置,确保处理结果公平公正,让承诺活动在规范中推进、在监督中完善。
从“菜篮子”到“心坎上”,农贸市场放心消费承诺活动,既是对国家优化消费环境政策的落地实践,也是对市民“吃得安心、买得舒心”需求的主动回应。随着活动的推进,一批环境优、管理严、诚信高、服务好的标杆市场陆续涌现,为佛山市建设“放心消费城市”注入了民生温度,也为广东省农贸市场升级提供了“佛山样本”。
来源:中国质量报 记者 王 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