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今天我们还需要“双十一”吗

  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2025年的“双十一”或许只是即时零售拓展电商消费版图的一个开端。可以想象,通过“双十一”的压力测试,即时零售这一电商新业态有望从最初的应急服务,成长为新的主流消费场景。

  线上线下、全域参与

  实体消费共享红利

  11月8日晚上,位于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的正弘广场灯光亮起,星愿小镇的亮灯仪式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打卡。大家在精致的玩偶前拍下美美的照片,随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笔记,向“同好”分享这份喜悦与满足。

  这场精心策划的开园仪式,是正弘城周年庆暨“双十一”系列活动之一。“我们通过线上引流、线下打卡,再配合国际美妆品牌的大力促销,为消费者提供全域优惠。”正弘城有关负责人介绍,商场推出了为期一个月的餐饮折扣、促销联动等,一起有效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带动整体消费。

  近年来,“双十一”早已不单是线上平台的“流量狂欢”,而扩展为一场线上线下共享红利的消费盛宴。

  在郑州,几乎所有商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接住“双十一”带来的流量。郑东万象城首店齐发,通过联动团券、万圣节主题活动、黄金珠宝特惠等方式吸引客群;丹尼斯大卫城延长促销周期,同时推出彩妆师美刻、手作DIY等沙龙活动,让“双十一”不止“买买买”;即便是街头门店,也早早将“双十一”的广告牌摆在门外。还有不少商家在美团、淘宝等外卖、闪购平台打出“双十一”活动,线上引流、线下打卡,将传统零售与体验经济巧妙结合,让线上流量反哺实体消费,激发出更多消费潜力。

  实体商圈的“双十一”活动,赢得众多消费者青睐。“没想到和线上价格相当,还能享受全程保价,最关键的是能现场挑选、比对。”11月8日,郑州市民孙女士在苏宁易购一家门店选购了一套全屋家电,她认为“线下购物带来的确定性和体验感远超预期。”上周末,开封市民杨先生也购入了一款智能冰箱。曾是线上消费的“忠实粉丝”,如今杨先生逐渐偏向到实体店购物,他认为“线上参数再详细,也不如亲手操作来得直观”。

  促进消费行为改变的因素很多,随着家电产品更趋智能、功能更多,“真看、真摸、真体验”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苏宁易购一位资深店长认为,这给实体商场差异化竞争提供了契机,让线下商圈在“双十一”中成功分得一杯羹。

  除了方便产品体验和实地挑选,商场独特的情感链接能力亦不容忽视。对不少消费者而言,商场能“一站式”满足“吃、喝、玩、乐、购”所有需求,让一家老小都能收获多元的情绪价值。

  “‘双十一’不再只是电商的独角戏,而是整个零售生态的协同共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如今,线上线下正从竞争逐渐走向融合,零售业已经进入全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实体商业正凭借其独特的体验价值和场景优势,在新消费时代精准确定市场位置,与线上平台一同构建起更加良性、多元的消费生态。

  从“流量狂欢”到“价值创造”,从线上独秀到全域参与,历经17年的演进,“双十一”创造了中国消费市场独特的景观。当消费回归理性、消费者更趋成熟,促销带来的热闹与狂欢或将不复往日盛况,但由“双十一”创造的“消费普惠”理念,以及其倒逼行业开展的效率与品质提升、技术与模式创新,将为消费市场持续释放价值红利。

  【记者手记】

  从“双十一”这面镜子看消费

  记者 王歌

  又是一年“双十一”。

  站在第17个年头回望,这场始于2009年“光棍节”的线上促销,早已从一场“无心插柳”的试水,演变为席卷全域的国民消费现象。

  作为一名消费者、曾经的“剁手党”,我也曾深夜12点守在屏幕前,手指悬空、心跳加速,只为抢在第一时间凑满减、付定金。那时的“双十一”,是数字的狂欢,是流量的盛宴,更是消费者与平台之间一场关于耐心与技巧的博弈。

  时间无声溜走,如今的“双十一”也变得看起来“静悄悄”。我的购物车里依然会有几件心仪的商品,只是不再有熬夜的冲动,也不再为凑单而购买不需要的东西。当“双十一”的周期从一天拉长到一个月,当复杂的优惠规则回归“一件立减”的朴素,自己的消费行为也悄然改变——更从容,更理性,更注重实际需求。

  身边很多人都和我一样。从熬夜拼单到理性选购,从追逐低价到看重品质,17年的“双十一”历程,恰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消费者从冲动到理性、从盲从到自主的心路历程。这场始于情绪驱动的促销狂欢,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正在回归商业的本质,那就是对消费者时间、选择和体验的尊重。

  这样静悄悄的“双十一”也引发许多讨论。它是否已经完成使命?是否正在失去存在的意义?

  或许,我们不应该再用过去的标尺衡量今天的“双十一”。对电商平台来说,这场一年一度的消费盛宴依旧是行业的“创新实验场”、市场的风向标,体现着消费的新趋势;于普通消费个体而言,“双十一”这场“压力测试”仍在持续推动着物流提速和购物体验的优化。可以说,如今的“双十一”已不局限于数字的狂欢,而是逐渐沉淀为一个稳定的消费仪式,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从“双十一”这面镜子里,我们既能看到自己消费理念、购物习惯的变化,也能清晰观察到中国消费市场升级转型的路径。当喧嚣逐渐归于平静,“双十一”终将会走向平淡,但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来源:河南日报社财经全媒体中心记者 孙静 王歌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