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前先扫码,已成为我的习惯。商家的‘底细’一目了然,消费更踏实了。”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营口路放心消费街区,一位消费者向“见证青岛 乐享美好”媒体行采访团展示手机上的“青岛市场监管放心码”(以下简称“放心码”)查询结果。
当天,青岛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青岛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开展“见证青岛 乐享美好”走进放心消费场景媒体行活动。采访团走进青岛市营口路街区、奥帆中心、利群西海岸金鼎广场等热门消费地标,实地探访青岛市以系列“组合拳”擦亮“放心消费在青岛”城市品牌的创新实践。这场“放心消费”攻坚,已结出硕果:今年1—9月,青岛市市场监管领域受理的投诉数量同比下降16.83%,其中游客投诉量骤降80.95%;在2025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青岛市高居全国第4名,连续6年稳居山东省榜首、全国前列。
以烟火气浓厚闻名的营口路街区,消费投诉曾经居高不下。如今,这里已成为集放心消费农贸市场、餐饮店、街区三位一体的标杆空间。其改变的“密码”,正是始于今年5月启动的放心消费建设试点。
“我们首批培育了20家‘放心消费餐饮店’和‘放心消费摊位’。但这些荣誉不是‘铁饭碗’。”据青岛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对放心消费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出现有效投诉立即摘牌,以此形成“激励+倒逼”机制,推动经营者从“劣币驱逐良币”转向“你追我赶”争创放心单位。
针对街区核心的营口路农贸市场,青岛市市场监管局量身定制了提升方案:每月开展一次“放心消费摊位”评选;统一更换1085个标价牌;156台电子计价秤全部实行“一秤一码”,保证公平准确;设置消费维权服务站,及时处理投诉问题并对外公示处理结果……半年来,营口路街区整体面貌和消费体验大幅改善提升,投诉量明显下降。
以营口路街区为模板,青岛市全面推开放心消费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青岛市“放心消费餐饮店”“放心消费摊位”已分别增至287家和924家,成为具有引领力的标杆。为让“放心消费”看得见,青岛市还为这些标杆商家制定了“码上亮标”“抖音专区亮标”“高德地图亮标”3种方式,方便消费者一键查询、就近选择。
在青岛市,“放心码”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去年5月,青岛市在山东省率先推行“放心码”服务,消费者扫码即可秒查商家食品安全、消费投诉、行政处罚等关键信息,并能通过“直通老板”“我要投诉”一键维权。
信息壁垒的打破,立竿见影。随着7.1万家餐饮店和3.4万家线上餐饮业户赋“码”经营,今年1—9月,青岛市餐饮类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39%。而在该市112家农贸市场、2.5万多台秤具推行“一秤一码”电子档案管理,则实现了“是否合格扫码便知”,有效遏制了“鬼秤”顽疾。
“放心码”是青岛市发力扩大放心消费覆盖面的具体措施。今年,青岛市启动放心消费场景建设,选定街区、景区、商场、市场各10处,通过信息“码”上公开、损失先行赔付、维权服务下沉等举措,系统性重塑消费生态。中山路商圈成立自律联盟,200余户商家共同承诺线下无理由退货;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布设10个标准化实验室,检测结果两小时内公示……截至今年9月底,青岛市40个放心消费场景投诉量同比下降38%,消费者满意度达96%。
在月均纳客过百万人次的青岛市利群西海岸金鼎商场,消费维权服务站已完成升级。客服专员全天值班,商场负责人及驻店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电话对外公开。商场内,“红黑榜”定期公示商家投诉情况,“红榜大户”享受推广、租金优惠,“黑榜常客”则面临口碑压力甚至退场风险。
在青岛市地标性景点——奥帆中心,引导标志、投诉电话、提示信息等放心消费设施随处可见,消费维权服务站专人值守,建立台账实现投诉处理全流程追溯。
这些变化,源于青岛市在提升消费维权质效上的持续加力。目前,该市已有228个消费维权服务站扎根基层;1.77万家单位建立在线纠纷解决机制(ODR),数量居山东省首位;市场监管流动服务岗亭全面进驻消费热点区域,现场提供调解、检测等服务。
在体制机制上,青岛市消费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日益健全。上半年,青岛市将民政、海关等部门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扩至28家,并首次明确各部门责任清单,形成“一家牵头、多部门响应”的协同共治格局。
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入手,将“放心”变为可感可知的日常体验,青岛市在优化消费环境的道路上已迈出坚实步伐。未来,青岛市将持续推进放心消费扩面提质,让“吃得安心、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成为这座城市最亮眼的民生名片。
来源:中国质量报 记者 朱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