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福建泉州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治理农村食品市场 净化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为切实守护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5年以来,福建泉州南安市市场监管局以“抓重点、破难点、防风险”为导向,推行“拉网排查、靶向筛查、联动执法、信用约束、民生共治”多维举措,累计查处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案件264起,有效净化农村食品市场环境,形成“精准识别、快速处置、长效震慑”的良好格局。

  据了解,南安市市场监管局首先从梳理农村食品高频违法类型入手,大力开展农村集贸市场、农村中小型超市、小食杂店、零售连锁店等排查整治,认真核查是否存在销售“三无”、标签不符合规范食品、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食品和销售腐败变质、超过保质期食品等情况。今年以来,该局查办“山寨”、三无、“过期食品”等案件216起,约占农村假冒伪劣案件比重的80%,有力规范了农村食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净化了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针对农村食品违法隐蔽性强的特点,南安市市场监管局运用快检技术开展“靶向筛查”,重点检测甲醛、硼砂等非食用物质及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对快检结果异常的线索,第一时间启动“快检筛查-现场核查-检测确证”流程。在一次“科队联动”检查中,工作人员对辖区内某农贸市场内的肉羹、丸子等进行快检,发现其中1批次肉羹硼砂检测结果为“阳性”。南安市市场监管局迅速锁定目标开展现场核查,因当事人无法提供进货票据等材料,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该肉羹被确认检出硼砂成分,随后案件被依法移送公安。这种通过“靶向筛查”精准出击、层层递进的工作模式,成功将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为守护农村食品安全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在打击农村食品违法犯罪方面,南安市构建起市场监管、公安多部门协同执法机制,以提升打击效能,同时严格落实行刑衔接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今年来,南安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投诉举报线索对某美容养生馆进行检查,发现其通过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销售声称具有显著减肥效果的产品,经司法鉴定,该产品含有西布曲明成分,案件随后被依法移送公安。2025年5月21日,南安市人民法院对当事人黄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行为作出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的刑事判决,这一判决为农村地区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敲响了警钟。

  为压实行业自律“责任链”,南安市市场监管局以案件查处为抓手,建立分级信用惩戒机制,提高农村食品经营主体违法成本。当地结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公布农村假冒伪劣典型案例,引导群众规避风险,同时在中国南安、信用中国等平台公示农村食品违法案件信息,并将违法主体信息录入福建省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平台,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推动经营户自觉规范经营。目前,已对9名故意违法、情节严重的涉案人员作出限制从业的处罚。

  不仅如此,南安市市场监管局还积极搭建社会监督“同心圆”,聚民生共治合力。依托群众投诉举报线索,当地查办了一批隐蔽性强的农村假冒案件,今年以来已查处无证生产、商标侵权、线上虚假宣传等行为54起,罚没款7.8万元。此外,当地开展典型案件“庭审观摩”活动,组织农贸市场及肉丸店、肉羹加工点等高风险商户旁听案件庭审,将审判现场变为法治教育阵地,通过经营者“亲历式”感受违法代价,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批、规范一片”的震慑效果,强化行业自律意识。同时,南安市还发放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宣传单3000余份,提升群众识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

  在未来,南安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聚焦农村食品突出问题,持续强化全链条监管模式,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以切实守护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王逸欣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