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银发一族”旅游消费调查报告》,这份基于13830份有效问卷、22家旅行社实地走访以及20份合同样本的报告,毫不留情地揭开了当前老年旅游市场的“遮羞布”——产品同质化严重、权益保障漏洞百出,众多像王女士父母一样渴望出游的银发族,正被一道道“门槛”挡在旅途之外。
“说是‘老年专列’‘康养团’,可细看行程表,跟普通观光团没两样,每天赶三四个景点,父母这身体哪吃得消?”王女士翻出某旅行社的“云贵川10日游”宣传页,上面标注的“慢节奏康养”字样,在她看来成了“噱头”。更让她无法接受的是保险问题:“同样的线路,我报名保费50元保额20万元,父母75岁以上,保费一样,保额却只剩10万元,客服就一句‘高龄都这样’,这也太不公平了!”

“当前老年旅游市场,正被‘硬性限制’和‘软性障碍’双重夹击。”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在解读报告时,用“三重门槛”概括了银发族面临的硬性限制:73.4%的旅行社对70岁以上游客设限甚至拒接;近半数老年人被要求签署免责协议,超三成需家属陪同,超两成得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健康证明;保险方面更“离谱”,部分保险公司对71至90岁游客的身故及残疾保额,仅为普通游客的一半。
而软性障碍,则藏在旅游服务的各个细节里。“景区门票要线上买,可我这老花眼,对着手机屏幕点半天都没弄好,最后还是排队找人工窗口才买到优惠票。”家住南京鼓楼区的张大爷今年72岁,前段时间去天目湖南山竹海游玩,线上购票的“坎儿”让他憋了一肚子气。调查显示,46.25%的老年人遭遇过“人脸识别失败”,42.62%反映“智能设备操作困难”;26.55%的老年人指出景区无障碍设施缺失,超半数认为“医疗支持不足”——多数旅行社仅承诺“陪同就医”,随团医护、急救药品更是“稀罕物”。

合同里的“坑”也不少。记者从江苏省消保委了解到,在收集的20份主流旅行社合同中,超八成存在不公平条款:有的约定“游客解除合同一概不退费”,直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苏州某旅行社要求“投诉需当场提出,返程后无效”,把法定90天投诉期“缩水”到极致;还有旅行社以“打包购票”为借口,拒绝返还老年人应享的门票优惠差额。
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已提出三方面建议,为银发族出游“保驾护航”。在部门协同上,建议文旅部门牵头,联合多部门开展“老年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失信企业实施惩戒;在企业合规上,督促旅行社清理不公平合同条款,取消“一刀切”的年龄限制,真正设计出“慢节奏、有医疗保障”的精品老年团;在行业标准上,推动制定“老年旅游服务全周期规范”,明确健康评估、应急处置、适老化设施配置等基本要求。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记者 祝富 通讯员 金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