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生虫的大米还能吃吗

  米饭是许多家庭餐桌上的主食,但不少消费者都曾遇到大米生虫的问题:这些米虫从何而来?生虫的大米可以食用吗?该如何有效预防大米生虫?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锋介绍,常见的米虫体长2毫米至3毫米,因头部前端长有如象鼻的喙,被称为“象鼻虫”或“象甲”。大米中较为常见的象鼻虫包括米象和玉米象,两者外观极为相似,肉眼难以区分。它们善于“装死”,通常藏匿于米堆深处,只有在翻动大米时才会暴露。

  大米中的虫子究竟从何而来?阮光锋解释,米象在产卵时会啃开米粒,将卵产入内部并以分泌物封口,肉眼很难看到。虫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会在米粒内部孵化。虫害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在田间生长阶段,虫子就可能已经将虫卵产在粮食内部了;二是在收割、加工、运输等环节被虫卵污染;三是家庭储粮容器本身潜伏虫卵,若未彻底清洁便装入新米,也可能生出虫子。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发布的《2021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册》建议,家庭储粮应选择避光、通风、阴凉、干燥的环境。可采用缺氧防虫法,如使用真空袋密封,或将大米装入洁净的瓶子中并拧紧瓶盖,以隔绝氧气。此外,放入装有花椒、八角、大蒜等天然驱虫材料的纱布包,也能起到防虫效果。

  对于已生虫的大米是否可以食用,阮光锋表示,米虫不咬人,也不传播疾病。只要大米未发生霉变,筛除虫子并淘洗干净后仍可安全食用。

  目前,市场上多数小包装大米采用真空包装,能有效防虫、防霉、防氧化。除传统编织袋、塑料袋外,高阻隔膜、纳米防霉保鲜膜等新型包装材料正逐步推广,这些材料具备优异的气密性和防潮性,有助于延长大米保质期并保持品质。

  为何超市散装大米较少见到虫害?记者走访发现,除物理防控措施外,“快进快出”的销售流转机制是关键因素。家庭消耗10斤大米可能需要1个月,而超市1袋50斤散装大米往往在一两天内便可售罄。一家超市工作人员表示,散装米斗容量约为5袋或6袋,基本每日都需补货,有的超市一天就能销售5袋至6袋,每天还需多次补货。米面专营店也反映,拆包大米通常1天至3天就能售完,快速周转结合定期检查,有效降低了超市大米生虫的风险。

  来源: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 记者 朱晓倩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