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类被视为随迁老人,即随儿女来到本地,被称作“老漂族”。他们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渴望被关注和关心。因此,直播间的全天候陪伴,销售“儿女”们的早晚问候,更能触动他们。
赵婷说,自己的父母迷上直播后就不再去超市了,而是天天在直播间购物,像上瘾了一样。“东西是老人自愿买的,也不能说都是假冒伪劣产品,就是不值那么高价。”赵婷说,直播间主播会聊天,还经常唱歌表演,听到他们说东西又好又便宜,父母一冲动就下单了。
老人迷上直播后,王磊和赵婷都在反思,但他们也挺无奈。“工作忙,人到中年压力很大,想多陪陪老人也难做到。”王磊说。
“我充分理解老人的孤独感,也愿意花钱让父母过得更舒心。都说银发经济是风口,怎么‘银发陷阱’也出现了呢?”赵婷说。
王磊期待社区或正规企业能多提供面向老人的购物、旅游、学习、娱乐等活动。“真心为老年群体服务的企业,一定会非常有市场。”他说。
专家建议,让私域电商市场“在轨”发展
《2024年中国私域电商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私域电商交易规模同比增长8.69%。
中国商业联合会直播电商工作委员会副会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介绍,作为销售新业态,私域电商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但问题也较为突出,尤其是在银发消费领域。传统电商监管体系尚未较好覆盖私域场景,导致一些商家利用“非公开空间”逃避责任,形成监管真空。
曹磊认为,私域电商健康发展有利于提振消费、服务大众,但当技术便利被异化为“割韭菜”甚至违法犯罪的工具,就需要监管、平台、行业等各方协力,在商业创新与权益保护间找到平衡点,让其“在轨”发展。
洪勇说,监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私域直播中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内容发布者、提供直播通道的平台、经营者等,完善老年人重点保护机制,并建立针对小额高频案件的简易执法和快速处置程序;社交平台、支付机构和云服务商要能识别并拦截一些常见套路,针对“老年用户+保健品”等高风险组合建立拦截模型,并提供经营主体核验、经营资质识别和直播内容留存等工具;企业应做到资质、价格、售后“三公开”;消费者和家庭要注意坚持“四不”原则,即不因送礼入群、不看无回放直播、未验货不拆标、不被健康焦虑带节奏。
洪勇建议,监管升级可从三方面着力:一是强制要求私域直播公示经营主体信息,留存可追溯回放,确保消费者导流页看到的宣传、价格、赠品、退货规则等信息和后面实际下单支付时保持一致,不能前后不一样;二是建立老年消费者特别保护规则,对健康类内容前置资质审核、加强风险提示并延长冷静期;三是建立跨平台黑名单与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确保“以导流之名行销售之实”时各环节主体依法同责。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王磊、赵婷均为化名)
《人民日报》(2025年10月16日 第 07 版)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