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纤体瓶”等或涉虚假宣传
针对茶饮品牌在文案中频繁使用“瘦瘦”“纤体”等暗示性用语,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斐然指出,“瘦瘦”“纤体”等字眼易让消费者误以为饮品具有减脂瘦身功效,而实际上仅靠饮用此类产品难以达到所谓“纤体”效果,商家此举可能误导购买决策。
“根据广告法,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食品安全法也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林斐然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要求商家如实标注成分、热量和添加剂,若用模糊话术掩盖高糖、高热量事实,则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此类文字“擦边”宣传已有处罚先例。
2022年,奈雪的茶就曾被罚款。原因是在其“霸气黑桑葚”饮品广告中使用“野生甜心”字样,经调查,该饮品原料实际为农户养殖和采摘,并非野生产品。上海市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判定其为虚假广告,对奈雪的茶处以罚款1.58万元,并责令停止发布相关广告。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中新网记者,若品牌在宣传中明确承诺“不使用人工香精”等添加剂,其产品配料表就不应出现相关成分,否则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
文字游戏的背后:同质化中的健康概念内卷
“卖一百杯,有八十杯都是羽衣甘蓝。”在社交媒体上,遍布着“奶茶店后厨秒变菜市场”“洗羽衣甘蓝洗到灵魂出窍”的店员吐槽。
羽衣甘蓝的爆火源于2024年7月。当时,喜茶与安踏冠军联名,推出“羽衣纤体瓶”,随后又推出“去火纤体瓶”等产品。根据喜茶发布的2024年报告,羽衣纤体瓶上线首月便售出超350万杯,截至12月底,以“羽衣纤体瓶”“去火纤体瓶”“红菜头美颜瓶”等为代表的超级植物茶系列累计售出3700万杯。
巨大的市场吸引全行业复制。奈雪的茶、沪上阿姨等头部品牌迅速跟进,记者对比多家品牌产品时发现,其以“羽衣甘蓝”为基底的配方高度雷同。
“茶饮行业门槛低、研发成本不高,一家推出新品后,其余品牌会迅速跟风模仿,形成叠加式同质化竞争。”某茶饮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中新网记者,羽衣甘蓝等“超级食物”概念的爆发,本质是同质化困局中的生存策略。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茶饮行业技术门槛较低,供应链高度成熟,产品口味日趋同质化,当前,品牌只能把“健康标签”和“情绪文案”当成最便捷的差异化杠杆。“短期内,企业借助消费者“健康焦虑”进行营销可能有一定效果,但从长远发展看,必须谨慎把握文字营销边界,避免透支消费者信任。”
消费者原本想拥抱健康生活,不应在“0糖”“0香精”“轻盈纤体”的套路里,成为文字游戏的买单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赵方园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