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是营养丰富的食材。按照目前生产技术水平,通常情况下,每500克黑木耳干品成本不低于22元。然而,《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多家网络平台上销售的不少爆款黑木耳,每500克销售价格仅为16元至21元,有的甚至更低。那么,这些售价明显低于成本的黑木耳,凭啥能做到如此“实惠亲民”呢?
调查:多款黑木耳售价低于成本
6月15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登录某购物平台搜索黑木耳发现,首页显示的80余种木耳中,同样是500克净重的秋木耳,不同品牌价格差异显著:一款标称东北野生椴木秋木耳(干货)售价196元,“6·18”优惠价166元;一款标称吉林长白山特产级野秋木耳(干货,小碗耳)售价20.9元,满两件还可享受9.5折优惠。
经销“东北野生椴木秋木耳”的“小雪山”店铺客服回复记者说,该店所售木耳分为两种,一种是农户到深山采摘的纯野生山木耳,另一种是依托野生环境在树上种植的“半野生”产品,价格相对略低;经销“长白山小碗耳”的“山里人土特产”店铺客服则称自家木耳属于“人工仿野生种植”。至于记者追问的两者价格差异原因,前者客服回复说“别家的情况不清楚”,后者客服则表示“价格不同,品质也不一样,但价格太高了,肯定没性价比”。
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晨阳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黑木耳已全面实现人工栽培,所谓深山采摘的纯野生山木耳实际产量寥寥,而在野生环境中树上种植的黑木耳亦无规模化产出。基于此,这两种木耳在电商平台上大量售卖并不现实。
黄晨阳介绍说,人工袋栽黑木耳按采摘季节划分,北方以春耳、秋耳为主,南方则涵盖秋耳、冬耳和春耳3种。北方地区大都采用全日光露地栽培方式,前期在室内集中培养菌包,待菌包发满后,再移至室外进行出耳管理,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据黑龙江省科学院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介驰测算,一般来说,每袋黑木耳的菌包生产(包括原料及灭菌成本等)和田间管理(包括摆放、浇水、采收、晾干等)成本合计大约2.5元至2.6元。每袋菌包能出产干耳50克至60克,由此计算可得每500克的成本应在22元至26元之间。虽然经过精心挑选包装的产品因品牌效应产生价格上浮可以理解,但当黑木耳售价低于成本时,就难免让人对其定价逻辑产生疑惑。
实测:部分黑木耳疑用淀粉增重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浏览购物平台网页发现,每500克售价低于22元的秋木耳大都标注了“亏本求销量”或“百亿补贴品牌优选”等字样。黄晨阳分析认为,市场决定价格,现在黑木耳普遍供大于求,多数产品确实难以卖出高价。因此,不能简单认定价格实惠的黑木耳就一定有问题,但某些售价显著低于成本的所谓“野生黑木耳”,确实另有玄机。
今年5月,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安排相关专家从多家电商平台购买了6份不同商家的低价黑木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采收后晾干的黑木耳相比,部分低价黑木耳泡发后水质浑浊黏稠,淀粉含量异常偏高,很可能经过了淀粉类物质溶液浸泡复水处理,再进一步晾干,以达到增加木耳耳片重量的目的。
据介绍,本次检测除从网络平台采购6份黑木耳外,还采集了1份实验室栽培的黑木耳产品、2份木耳栽培基地的黑木耳样品作为对照样品。测定方法主要参照国家标准《黑木耳》(GB/T 6192—2019)相关规定。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