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冒牌假货如何成为“海外专柜正品”?

  “犯罪嫌疑人在境内外注册了多类公司进行伪装,包括用于注册海外专营店铺及仓储物流的国内进出口贸易公司、用于进行直播引流与售后服务的国内品牌代理公司、用于进出口假货的境外贸易公司。”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经侦支队民警姜伟说。

  为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该案犯罪团伙通过国内进出口贸易公司“左手倒右手”,将假冒品牌服饰出口给境外公司。到了国外后,这些假货摇身一变成为“专柜正品”。消费者在直播间下单后,假货通过境外公司报关入境,快递至消费者手中。非法所得的资金也通过对公账户等完成转移。

  在营销手段上,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直播平台进行主播带货,通过“限时打折”“限量抢购”等话术,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经侦支队副支队长张臻峰表示,由于整个链路和资质都看似正规、齐全,普通消费者难以甄别,且假货并未按超低价进行售卖,而是按照约70%的正品价格进行出售,进一步增强了迷惑性。

  境内外法律差异也增加了举证和维权难度。国内一头部电商平台在给记者的回复中表示,跨境商品涉及采购、物流、清关等多环节,链路较长,溯源难度大。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假货判定标准存在差异,部分商品需品牌方跨境鉴定,耗时较长。

  “相关违法犯罪因涉及商品造假、虚假报关、境外洗钱及电商、直播平台违规多个维度,证据调取和追责难度陡增。”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经济法研究所所长张钦昱说。

  全链路治理售假

  专家建议,围绕以“全球购”为幌子的制假售假链路特点,有针对性地破解打击治理和消费者维权中的难点堵点。

  张钦昱认为,相关部门可针对电商平台跨境购物乱象开展专项整治,探索搭建直播平台涉境外产品推荐预警机制,触发预警后平台自动留存直播视频证据。同时,为消费者畅通快速举报通道,针对被频繁投诉举报的商家和经营者,平台应与执法机关建立线索自动推送机制,为办案提供便利化条件。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进一步加强涉跨境购物的法律法规研究,探索落实跨境购物“七天无理由退货”政策。

  “由于购买行为本身发生在境内电商平台,境外商家也应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对于退货退款当中产生的税费、运费等,应当形成统一规则,对购物中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责任划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陈音江说。

  上述头部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建议,平台应通过提高商家准入标准、定期对商品抽检验证、主动治理违规商家等手段确保跨境商家合法合规经营。通过和品牌方保持深度合作,建立品牌举报快速响应通道。同时,积极保障消费者权益,对于有售后争议的订单,积极主动介入,维护消费者权益。

  陈音江表示,消费者保护组织和市场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消费提示,帮助消费者了解跨境购物模式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时保持警惕。(来源:新华社 记者 兰天鸣)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